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5年4月,剛剛出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上門拜訪聶榮臻元帥,兩人多年沒見,正好對國內形勢交換了一下意見。
說完正事后,聶帥和王震閑聊了起來,這時聶帥注意到王震身后站了一張生面孔,年輕人看起來精神抖擻,很有氣質,于是就問此人是誰。
王震趕忙介紹說這是自己的秘書,名叫伍紹祖,年輕能干,關鍵還是個清華大學的研究生。
伍紹祖(左)
沒想到一聽是研究生,聶帥一下子臉色就變了,嚴肅對王震說到:
“你怎么找個研究生當秘書?”
王震也不清楚聶帥為何如此生氣,難道是研究生不能當秘書?
其實不然,一個研究生的能力當個秘書完全綽綽有余,但在聶帥眼中,研究生可不一樣!
紅色血統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人才十分匱乏,尤其是科研領域的高材生,全國范圍內都屈指可數,各家大學和研究所都把人才當寶貝一樣藏著。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國內的文化教育事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各大高校紛紛被關停,高考被取消,不少知識分子被下放到了農村,導致到了1972年時,我國國內的高學歷人才非常匱乏。
林彪去世后,趁著國內局勢有了短暫的喘息,總理重新請出了王震等幾個老將。
在農場勞作了幾年的王震對國內的情況非常了解,因此到國務院工作后,他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
但當下形勢不明朗,各項工作開始變得困難重重,此時已經67歲的王震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這才想找一個年輕人來擔任自己的秘書。
千挑萬選下,王震選中了當時正在團中央工作的伍紹祖,之所以選他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伍紹祖畢業于清華大學,當時才33歲;二是伍紹祖根正苗紅,政治背景過硬足以在國務院任職。
可也正是這兩個原因,才讓聶帥生氣。
伍紹祖這個“根正苗紅”和普通紅二代還不一樣,因為不光是伍紹祖,而是整個伍家都和毛主席有著非常特別的關系,這個最早還要追溯到當年的湖南第一師范。
1913年秋天,毛主席在符定一先生的推薦下,考入了湖南第一師范,在班級里有一位身材壯碩的同學名叫伍如春,他和毛主席志趣相投關系很好,因此常被毛主席稱呼為“伍大力士”。
但別看伍如春和毛主席是同期生,其實伍如春比毛主席要年長15歲,以前還是個教書先生,所以就當幾人還在湖南師范里憂懷天下時,伍如春已經有了妻兒老小。
雖然這不妨礙伍如春和毛主席、蔡和森等人一起交流思想,但卻讓他無法跟著毛主席參加革命,不過也正因如此,才創造了此后半個多世紀的革命情緣。
伍如春從湖南師范畢業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04年,他的兒子伍云甫考上了當時的湖南第三師范。
在那里他見到了正在做社會主義宣講的毛主席,在聽了毛主席的講解后,伍云甫對社會主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習期間一直積極參加各種新思想的活動,逐步成為了活躍分子。
后來他加入了剛剛成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了革命的一份子。
不過由于當時革命還處在和平時期,形勢還比較穩定,所以畢業后伍云甫并沒有直接參加革命,而是到耒陽第一高小當起了老師。
不過后來大革命失敗,國共合作破裂,共產黨人被迫拿起武器繼續革命,全國各地的共產黨人紛紛開始組織武裝起義,在這段時間里伍云甫也在當地創建了耒陽游擊隊。
1927年八月一日南昌起義爆發,伍云甫帶領耒陽游擊隊配合朱德陳毅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順利攻占了耒陽縣城。
之后起義軍登上井岡山,而伍云甫則留下來繼續堅持革命。
由于勢單力薄,在國民黨軍的包圍下伍云甫最終兵敗,他歷盡艱辛輾轉一年最終找到了上海的黨中央。
當時已經是1929年,隨著全國各地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創建革命根據地,根據地之間聯絡困難的情況越來越突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還在上海的黨中央準備開展無線電收發報技術的培訓工作,經過和共產國際協調,一批在蘇聯學習無線電技術的黨員緊急回國創辦了上海無線電培訓班。
伍云甫根據指示也在此時進入培訓班學習,當時與他同期的學生一共有16人,為了掩人耳目學校門口掛了一塊“上海福利電器廠”的牌子。
然而培訓班并沒有運行多久就暴露了位置,師生二十余人被巡捕房逮捕,訓練班也就此解散。
此時伍云甫雖然已經掌握了不少無線電技術,但卻沒了用武之地,就在他茫然失措時,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布了“學習無線電”的命令。
當時紅一方面軍缺乏教員,于是伍云甫就和兩個同學一起到小布鎮陳家土樓,創辦了無線電學習班。
直到此時,毛主席還不認識伍云甫,更不知道他就是摯友伍如春的兒子,雖然尚未謀面,但伍云甫卻為毛主席的幾次反“圍剿”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和曾三等技術人員組成中央紅軍電臺,不斷將毛主席的指令發送給前線部隊,又巧妙地截取敵人的電報,為了毛主席的決策提供情報。
1934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大部隊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
此時伍云甫的電臺小組要跟著中央縱隊一起行動,在行軍的間隙毛主席和伍云甫閑聊時,才終于知道他居然是伍如春的兒子。
對此主席感慨頗深,因為當初伍如春沒有參加革命,主席就非常遺憾,如今看到他的兒子加入了紅軍隊伍,主席感到非常欣慰。
長征途中伍云甫一邊監聽著敵人的動向,一邊準確地向我軍發送指令,幫助數萬紅軍戰士,在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下一次次逃出生天,成功保障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
在戰斗期間他還不忘為部隊培養無線電人才,成功建立了紅軍的無線電通訊事業。
抗戰爆發后,伍云甫被毛主席欽點為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處長,與林伯渠搭檔負責對外聯絡和物資采購等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伍云甫任中國人民救濟總署秘書長、衛生部副部長等職,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的進步。
后來特殊時期,伍云甫被波及,再加上身體出現問題,健康開始每況愈下,最終在1969年不幸離世。
研究生秘書
父親尚且如此,當時才二十多歲的伍紹祖情況自然也不容樂觀。
雖然他畢業于清華大學,并且攻讀的是核物理專業,但他并沒有從事科研工作,而是進到了共青團中央做起了聯絡干部,說實話確實有點大材小用。
聯絡員的工作可以讓很多人去做,而一個核物理專業的研究生在當時全國也找不出來幾個。
不過伍紹祖確實很優秀,盡管只是做聯絡員,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績,以至于一下就被剛復出的王震將軍選中了。
起初聶榮臻元帥也不知道王震換了新秘書,畢竟1965年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王震都不在中央工作,直到1972年形勢好轉后才被周總理重新調回了國務院,而聶榮臻當時還在專注于“兩彈一星”,兩人一直沒有見面。
1975年,伍紹祖已經跟隨王震3年有余,恰逢王震將軍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
于是他就跟隨王震去看望了聶帥,結果在閑聊時,聶帥突然把話題轉到了伍紹祖身上。
因為此前王震的秘書聶帥認識,伍紹祖這個生面孔倒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可千不該萬不該,王震將軍夸了他一句“清華大學研究生”,聶帥的臉色一下就變了。
聶榮臻元帥認為一個研究生怎么能去當秘書,秘書又用不著這么高的學歷,應該讓這樣的人才回到正確的位置上,為國家多做貢獻。
聽了聶帥的教誨,王震將軍也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伍紹祖推薦給了張愛萍將軍。
當時張愛萍將軍也剛復出,正作為國防科委的主任積極組織研發洲際導彈等尖端武器。
伍紹祖加入后如魚得水,充分展現出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潛力。
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他傾盡才學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創造了“直升機”式的晉升奇跡,僅僅13年他就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可見聶榮臻元帥生氣是有道理的,雖然伍紹祖跟隨王震將軍三年學到了不少,但確實少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新中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刻,一個研究生在合適領域創造的貢獻要遠遠大于做文秘工作,如果繼續把伍紹祖放在秘書的位置上,絕對是中國國防事業的重大損失。
更何況伍紹祖的父親、爺爺都和毛主席關系匪淺,擁有非常純正的“紅色基因”。
如此優秀且背景過硬的技術型人才,理應像他的父輩一樣到最需要的崗位上去,怎么能夠埋沒在沒什么難度的崗位上。
不過這還真不是王震將軍埋沒人才,其實王震將軍非常重視科學,只不過當時的情況實在過于復雜。
“伯樂”王震
從六十年代開始,全國各個領域的每一個人,尤其一些知識分子和老革命家遭受的沖擊最大。
王震也因此離開了工作崗位,直到形勢逐漸好轉他才重新回到了北京工作。
雖然回到了總理身邊工作,但外面的浪潮還沒有完全平息,此時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正賦閑在家,主管科研工作的張愛萍將軍還沒有工作,科研人員們也還處在風雨飄搖的關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王震想要讓伍紹祖從事科學事業,也是無能為力的。
王震將軍不是不知道科學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實際上他不僅重視科學技術,更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
在建設新疆的過程中,工廠礦場缺技術人員,他就親自跑到全國各地去請,不僅創造了北緯42度以上種棉花的成就,還創辦了工業學校專門培養技術人才。
王震將軍為了建設國家,不僅可以親力親為地聘請人才,還會思考當下最需要什么技術,為了引進技術他甚至可以帶隊跑到日本訪問。
要知道當時才1959年,距離抗日戰爭結束才14個年頭,中日兩國甚至還沒有建交,作為抗日名將的王震將軍就大大方方地出現在了日本,當時周總林特地叮囑他只看不買,可他一見到好東西就心癢癢。
雖然戰后才發展了十幾年,但日本的變化卻非常大,技術和理念也先進很多。
比如當時日本農民已經開始使用手扶拖拉機,而我們還沒有這樣的設備,王震將軍在日本能看到這種新機器時就非常好奇,因為將軍從南泥灣開始搞農墾很多年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奇怪設備。
機器的主人告訴將軍,這是手扶拖拉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幫助自己耕種,王震將軍很是好奇還專門詢問了拖拉機的用法,從那之后他就對手扶拖拉機一直念念不忘。
因為我國北方的土地比較硬實尚可用普通拖拉機耕種,但南方的水田非常柔軟泥濘,普通拖拉機往往用不上力氣,這種手扶拖拉機小巧輕便非常合適。
自從見了手扶拖拉機后,整個訪問期間王震將軍始終都對它念念不忘,總想著買一些回去研究研究,同行的助手只能反復提醒他,總理交代不能買日本的任何東西。
可王震實在忍不住,他認為這種設備對我國的農業發展非常有用,宜早不宜遲,于是就執意買了一臺。
回國后總理聽說王震買了一臺日本的拖拉機,立馬就把王震叫了過來,王震將軍雖然很緊張但還是堅稱手扶拖拉機很有幫助,并在隨后給中央的報告中,也詳細闡述了我國盡快普及手扶拖拉機的重要性。
中央非常重視并采納了意見,之后很快我國各地都用上了這種手扶拖拉機。
王震將軍雖然是位戎馬一生的戰將,但也和聶榮臻元帥一樣,對科學技術和科研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清楚。
之所以選擇伍紹祖擔任秘書,或許也有他自己對時局的考慮,畢竟如果不是他,伍紹祖也不會見到聶榮臻。
如果不是他把伍紹祖帶出來,伍紹祖不知道還要在共青團中央埋沒多久。
結語
一個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但同時機遇也非常重要,就像俗語說得一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伍紹祖從清華大學畢業,確實是一匹千里馬,雖然沒有在合適的地方發揮出最大才能,但并不妨礙他散發出自身的光芒。
而正因為他突出的表現,才讓他被王震將軍這個伯樂發現,最終站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