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最近,乳業品牌認養一頭牛,站在了輿論風暴之中。
起因是有人在網上曬出了“認養一頭牛”在上海、杭州等地地鐵、小區場所投放的海報,廣告語有“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跳槽吧!奶牛,聽說你們場曬不到太陽?”等。
這本是品牌想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吸引路人的注意,但結果事與愿違,這則廣告不僅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被部分網友質疑嘲諷打工人。
有網友表示:“職場壓力已經夠大了,還要被品牌當梗玩?”“這是在嘲諷打工人吧?‘哞’是什么意思,把我們當牲口?”
不過,輿論場中也存在不同觀點。有網友認為此類廣告并無不妥,稱“這不過是一種創意,反應過激反而顯得打工人過于敏感”,還有人提到,“作為牛奶品牌,以奶牛形象關聯工作場景,是可以理解的,不必過度解讀”。
面對輿論風暴,認養一頭牛回應稱,此系列廣告系近期推出的創意營銷:“這是致敬BOSS直聘的創意,已獲得對方授權。我們想表達的是像重視人才一樣重視奶牛。”他們強調,廣告本意是展示牧場對動物福利的關注,比如“曬不到太陽”的調侃其實暗示他們的牛場采光充足。
事實上,自誕生以來,認養一頭牛的營銷模式就一直備受爭議。此次爭議的爆發并非偶然,而是品牌“信任危機”的延續。
公開信息顯示,認養一頭牛是由徐曉波2016年在杭州正式創立的品牌,已發展成集奶牛養殖、牧草種植、旅游觀光、飼料加工和乳制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乳業全產業鏈公司。
與其他乳制品公司不同的是,認養一頭牛是靠“認養模式”出圈走紅,在乳制品這樣巨頭壟斷、充分競爭的市場中,通過創新的營銷方式撕開一道口子。
在快速擴張過程中,認養一頭牛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已完成6輪融資,最近一次是2021年12月17日,獲得由美團龍珠領投,DCP、KKR、古茗等新老股東跟投的B輪融資。資本的注入為其市場拓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但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外界對其商業模式可持續性與合規性的審視。
認養一頭牛主打的 “認養” 概念雖然成功塑造了品牌差異化,卻因其概念的模糊性引發諸多質疑。早在2020年4月,公司推出的 “養牛人招募計劃”,雖名為 “認養一頭奶牛”,實際操作卻是引導消費者成為產品分銷員,通過分享產品鏈接獲取傭金返利,這一做法被指偏離了傳統意義上的 “認養” 概念,引發了消費者對品牌誠信的質疑。
2022年7月,認養一頭牛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說明書,其一直以來宣傳的認養模式,并沒有在招股書中提及。公司表示,不存在轉讓或賦予參與人特定奶牛所有權或收益權的情況,活動標的為可兌取特定數量牛奶產品的奶卡。
此外,招股書數據也揭示了認養一頭牛“重營銷輕研發”的商業模式——2019年至2022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為22.46%、18.35%、18.82%、22.02%,同行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為17.72%、13.80%、12.17%、12.91%,公司銷售費用率高于行業15%-18%的平均值。
這種“燒錢換市場”的策略雖推動營收從2019年的8.65億元增至2021年的25.66億元,但凈利潤卻從1.47億元下滑至1.40億元,盈利能力遭到質疑。
監管層的態度更為犀利。2023年1月,證監會針對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文件,提出了詳盡的反饋意見。
這份反饋意見書中列出了48個問題,涵蓋了奶源品質、食品安全、財務數據透明度、對賭協議細節,以及是否涉及傳銷等多個關鍵領域。這些問題無疑對認養一頭牛品牌的營銷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
到2024年2月,因保薦人撤銷保薦,上交所終止了其發行上市審核。公司稱,撤回系基于發展戰略及市場環境考慮,經營狀況穩定。然而,這一事件無疑給品牌發展帶來了重大挫折。
進入2025年1月,認養一頭牛第二大股東王梓堯被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高達4627.56萬元。天眼查信息顯示,其持有的4830萬元股權被浙江省龍游縣人民法院輪候凍結,凍結期至2027年3月9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