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融合是促進產業升級、傳承文化的重要路徑,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深遠意義。廣東茂名,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連片生產基地,近年來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以產業為根基,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探索出了“交農文旅商”深度融合新模式,讓城市與鄉村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中實現“雙向奔赴”。近日,“走進春天里的茂名”主題采訪團深入茂名荔枝產業核心區——高州,解碼“中國荔鄉”如何以荔枝為紐帶,精耕細作,繪就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圖景。
產業夯基,全鏈提質
茂名種植荔枝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種植面積約140萬畝,全產業鏈產值超120億元,其中核心生產區高州約59萬畝。如何夯實農文旅融合的產業根基,把千年土特產做成富民大產業?茂名和高州兩級黨委、政府上下聯動,集聚資源和政策優勢,推動荔枝產業全鏈條品質提升。
在頂層設計方面,茂名打造國家荔枝種植資源圃、中國荔枝博覽館、中國荔枝產業大會三個“國字號”平臺,建成荔枝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茂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2個國家級園區和3個省級園區,為全國荔枝產業打造了綜合展示平臺、文化交流平臺、資源匯聚平臺。 在數字賦能方面,建成廣東省首個荔枝產業大數據中心,通過“5G+物聯網+AI”平臺打通服務荔農“最后一公里”,實現荔枝全產業鏈“一盤棋”管理。在保鮮技術方面,成立茂名市荔枝產業研究院,加強預冷鎖鮮等技術研發應用,建成300多個“田頭小站”,推動部分品種保鮮時間延長至1個月,為茂名荔枝“闖世界”提供硬核支撐。 在“深加工”延鏈方面,廣藥集團研發的荔枝原漿加工技術填補了國內荔枝加工技術空白,助力茂名打造全國最大荔枝飲料生產基地。在市場營銷方面,通過持續開展“十萬電商賣荔枝”活動,增加電商銷售額,創新推出荔枝差異化定制服務,以“2025高州荔枝定制”平臺整合優質農文旅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從山頭到舌頭的一站式服務。
為破解產業發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高州市于2022年率先成立廣東省首個荔枝產業鏈黨委,在種植、銷售、物流、加工“四條鏈”上建立20個黨支部、62個黨小組,覆蓋荔枝主產區和龍頭企業、村辦合作社、強鎮富村公司等1000多家經營主體。通過這一創新舉措,高州有效解決了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動難、配套難等問題,實現“鏈”上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2025年2月,農業農村部公示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典型案例擬推介名單,全國48個案例上榜,茂名高州荔枝案例成功入選。這不僅是對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肯定,更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高州經驗”。
文化鑄魂,荔韻流芳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道出了盛唐時期高州荔枝進貢長安的傳奇往事。位于高州根子鎮的貢園,正是這段歷史的見證。這座始建于隋唐年間的貢園,是全國現存保護最為完好的古荔園,被譽為“活的荔枝博物館”,不僅承載著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更蘊藏著從唐代貢品到現代品牌的文明密碼。園內39 棵樹齡超500年的荔枝古樹靜靜佇立,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已歷經1380年風雨,見證著荔枝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截至2024年底,茂名全市登記在冊的古荔枝樹有4311株,為加強古樹保護管理工作,茂名出臺了《茂名古荔枝樹保護條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針對古荔枝樹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守住了荔枝文化的“根脈”,如何進一步將深厚的歷史積淀轉化為文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州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讓古老的荔枝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絢麗光彩。
一是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通過舉辦荔枝文化節、賞花嘆蜜等各類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融入AI、非遺等元素,重現唐代荔枝驛道“貢品運輸”歷史場景;在中國荔枝博覽館里,通過豐富的展品和資料,從自然、藝術、生活、科技等多個維度全方位探究荔枝的社會文化內涵,解讀荔枝藝術形象。
二是創新推出“大唐荔鄉”品牌,諸如“貴妃同款荔枝”“春日貴妃荔枝蜜”等將荔枝產銷與荔枝文化緊密結合的IP標識,讓古老的荔枝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懊笾Α薄案咧堇笾Α眳^域公用品牌推出“信”字號,打造“520 我愛荔”IP,一系列品牌建設舉措,讓高州荔枝不僅是一種水果,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
立足本地區域發展特點、文化資源稟賦,高州將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整體格局,今年入選全國第二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交旅賦能,城鄉共富
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為旅游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高州統籌眾多旅游資源,打造國家4A級景區大唐荔鄉文化旅游區,串聯起中國荔枝產業大會永久會址、中國荔枝博覽館、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貢園、百荔園、紅荔閣等景點,入選首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每年吸引游客超200萬人次。
2024年以來,高州推動構建大景區格局,規劃建設柏橋荔博園,打造“交農文旅商”融合發展區,把旅游高質量發展作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園區占地1.5萬多畝,其中核心區2210畝、拓展區1.3萬畝,橫跨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范帶上的3個核心鄉鎮(根子、分界、泗水),包茂高速、汕湛高速貫穿其中。
如何讓高速公路服務區接入農文旅網絡,實現“快進慢游”深度體驗模式?茂名急需一個能聚合農業、文化、交通優勢的戰略支點,位于根子鎮的柏橋服務區,恰好扼守包茂高速“荔枝產業走廊”核心區,在三公里半徑內,集聚了貢園、荔枝博覽館、萬畝標準化種植示范園等全產業鏈要素。憑借這一獨特優勢,其使命從傳統服務區升級為貫通“種植—加工—文旅—商貿”的立體樞紐:向東銜接古荔林農耕文明,向西聯動博覽館科技轉化,向南導流萬畝基地產業勢能。
2024年初,茂名和高州兩級黨委、政府協同發力,啟動柏橋服務區提質升級建設,打造廣東省首個荔枝文化特色服務區,探索“交農文旅商”新模式,開啟“中國荔鄉”新窗口,繪就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
從規劃設計之初,柏橋服務區就注重將地方特色與現代建筑理念相融合,其建筑以“荔鄉水韻?一枝獨秀”為設計主題,使建筑與周邊萬畝荔林環繞的環境完美相融,既呼應了茂名“荔枝之鄉”的文化底蘊,又成為展示地域特色的窗口。服務區不僅外觀獨具特色,功能上也實現了創新,是廣東首個實現人、車開放的高速服務區,景觀式人行天橋連接高速兩側,形成“人在橋上走,車在畫中游”立體游覽網絡。服務區今年即將投入試運營,把過往流量轉化為停留消費的“留量”,帶動當地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當古荔虬枝結出現代農業的碩果,當唐代驛站融入高效物流的時代浪潮,當高速服務區蝶變為產業引擎,高州這座千年荔鄉,在“百千萬工程”的藍圖下,正以農文旅融合為針,串起城鄉共富的金線,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走出縣域振興突圍之路。
作者:魏博
【責任編輯:魏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