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底,宋時輪指揮第九兵團,最終取得長津湖戰役的勝利。
對于這次戰役,后世的討論度是極高的,有人指出,這場戰役雖然戰略上勝利了,可是第九兵團自身非戰斗傷亡太大了,這個數字甚至多達幾萬人。還有一個遺憾是,第九兵團沒能在這場戰役中全殲美軍戰斗力最強悍的陸戰1師,讓其逃出了包圍圈。
對此,一部分歷史愛好者指出,陸戰1師之所以能夠逃出包圍圈,是因為宋時輪沒有嚴格執行毛主席的命令。也許,實際戰爭情況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一、第九兵團倉促入朝作戰
1950年8月,擁有非凡戰略眼光的毛主席,已經看到了朝鮮戰爭潛在的危險,在東北邊防軍組建后不久,軍委命令駐扎在華東地區的第九兵團,被調到山東,以應付突發情況。
不僅如此,軍委還從其他部隊增補了三個師到第九兵團,這樣一來,第九兵團每個軍都擁有了四個師,兵團總兵力高達15萬人。
11月3日,第九兵團接到了前往東北短期訓練,然后入朝作戰的命令。
11月6日,因為戰局突變,軍委急電宋時輪,要求第九兵團取消短期集訓計劃,立即入朝作戰。
11月27日,第九兵團在沒有領到足夠冬季棉服和后勤物資的情況,直接投入到長津湖戰役之中。
此戰,美國陸戰一師是第九兵團主要對手,這是一支歷史悠久的精銳,其總兵力高達2.5萬人,配屬該師的坦克有85輛,各類口徑火炮多達兩百多門,而且,陸戰一師隨時能夠得到陸戰隊第1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
宋時輪利用穿插包圍等戰術,和美軍血戰近一個月,此戰,第九兵團在戰略上取得了偉大勝利,殲滅美軍7000余人,然而,第九兵團自身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其戰斗傷亡多達19000多人,凍傷減員更是接近29000人。
二、美軍解密陸戰一師逃出包圍圈原因
長津湖戰役未能包圍全殲美軍陸戰一師,一直是無數人心目中的莫大遺憾,對此,一些人指出,如果宋時輪嚴格執行毛主席的戰略指示,陸戰一師也許根本不可能逃出重圍,如果這一戰,第九兵團能夠全殲陸戰一師,將會轟動整個世界。
對于這一點,后世解密的美軍報告顯示,在戰后,美軍在進行總結經驗教訓時提到,志愿軍之所以沒能包圍住陸戰一師,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點,第九兵團攻擊方向,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這份報告指出,第九兵團在戰役中,主攻方向大部分放在攻擊陸戰一師最強悍的第五和第七團上。
要知道,這兩個主力團合起來足足有8000多人,如果宋時輪將主攻方向,放在陸戰一師師部,以他們師部區區三千多人的兵力,第九兵團是很有可能端掉他們師部的。
一旦師部被端,整個陸戰一師就會出現混亂,如果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被抓,或者陣亡,那么全殲陸戰一師,更是大有可為,畢竟,在長津湖戰役中,陸戰一師最終逃出包圍圈,和史密斯非常注意后路安全,精準抓住戰機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點,在殲滅陸戰一師時,宋時輪沒有對敵人構筑絕對的兵力優勢,因此,在包圍陸戰一師時,陸戰一師硬是在多次被包圍時,憑借猛烈地火力和空中支援,強行突出包圍圈。很顯然,宋時輪還是有些低估了陸戰一師的戰斗力和空中支援。
三、宋時輪沒有聽毛主席的命令?
事實上,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后,毛主席已經結合前線戰報,對美軍戰術,作出了一些精準指示。
1950年11月12日,在長津湖戰役之前,毛主席就特地給宋時輪發送了電報,電報中,毛主席特別指示到,陸戰一師是美軍戰斗力最強悍的一支軍隊,以常規4個師想殲滅其兩個團,恐怕非常困難,最好是多準備1-2個師預備隊。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這樣才能彌補志愿軍火力和空中支援上的劣勢。
很顯然,毛主席的戰略建議是非常務實的。
然而,在具體戰斗中,宋時輪的確沒有聽從毛主席指揮,比如說,在包圍陸戰一師第五和第七團時,第九兵團出動的兵力只有27軍一個師一萬多人,以如此薄弱的兵力,以第九兵團遠弱于美軍的火力,不要說全殲美軍,搞不好,美軍能夠打一個反擊戰。
如果宋時輪真的聽從毛主席指示,以幾個師的兵力,包圍第五和第七團,那么縱然他們火力如何迅猛,他們也很難逃出包圍圈。
當然,在和陸戰一師交手中,第九兵團動用的兵力的確有8萬多人,這一點,的確做到了幾倍于陸戰一師,可惜,宋時輪并沒有在某一個點上,做到集中兵力殲滅敵軍。
宋時輪之所以沒有聽從毛主席指示,當然也是有具體原因的。
一則,第九兵團雖然兵力多,但由于入朝作戰過于倉促,物資嚴重缺乏,尤其是適合朝鮮嚴寒冬季的棉衣,更是嚴重不足,這也是第九兵團出現近三萬人凍傷的原因。
如此這般,第九兵團的戰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再加上,第九兵團對朝鮮地形不熟悉,這都讓第九兵團的一些部隊,很難準時趕到合圍現場。
比如說,在陸戰一師最終突破下碣隅里逃出包圍圈的那場戰斗,26軍77師和88師接到的命令,都是12月4日到達阻擊地點,可是因為部隊缺乏吃的,再加上極端嚴寒天氣,對周邊地形不熟等多種原因,導致77師和88師,一直到6號才趕到預定戰場。
此戰,88師因執行命令不堅決等原因,被撤銷了番號,多個師級領導被嚴厲處罰,甚至還有營團級干部被槍斃。
二則,第九兵團是初次和美軍交手,他們缺乏足夠的經驗,在戰斗部署上,宋時輪顯得有些保守。
三則,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之所以沒有包圍全殲陸戰一師,還在于宋時輪穿插包圍戰術,并沒有做到足夠精妙。
一些歷史學者指出,如果這場戰役換做粟裕來指揮,那么在粟裕的穿插包圍戰術上,第九兵團是很有可能全殲陸戰一師的,哪怕做不到,陸戰一師也會元氣大傷。
當然,總的來說,宋時輪指揮長津湖戰役,還是非常出色的,戰后,毛主席還親自發電嘉獎宋時輪,試問,如果宋時輪的指揮,真的讓毛主席不滿意,毛主席怎么可能嘉獎宋時輪呢?陸戰一師最終逃出包圍圈,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志愿軍當時的地空火力,相差美軍太多太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