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特朗普的關稅大戰,有一些信息值得玩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援引外媒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4月14日表示,雖然日本不會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進行報復,但在即將與美國政府舉行的關稅談判中,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于達成協議。
此前,加拿大總理卡尼宣布了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卡尼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試圖重新構建國際貿易體系。加拿大的所有反制措施都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產業工人。他透露,由于美國關稅,已經有數千名工人失業。卡尼說,“我們是加拿大的主人”。他宣布,加拿大對美國貿易的嚴重依賴已經結束了。
日前,德國《慕尼黑水星報》稱,在全球貿易沖突的背景下,歐盟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正在緩和。布魯塞爾向特朗普展示該如何應對中國商品。與此同時,德國《商報》認為,對于近期歐盟與中國加強合作交流,中國展現出其是一個可靠的貿易伙伴。
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撕破了西方同盟“價值觀優先”的虛偽面紗,展現出赤裸裸的利益博弈本質。當他試圖以“美國優先”重塑全球貿易秩序時,他或許未曾料到,最先反噬美國的可能是其傳統盟友。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確表態“不急于對美讓步”,加拿大總理卡尼高調宣布“結束對美貿易依賴”,歐盟則悄然轉向中國尋求合作,這一幕幕場景,共同勾勒出一幅“美國霸權失速、盟友離心離德”的地緣政治圖景。
加拿大對美加征“對等關稅”的反制,標志著一個歷史性轉折,因為過去數十年間,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有極大的依賴,但特朗普的關稅戰會導致加拿大量名汽車、鋼鐵工人失業。卡尼的強硬宣言,“我們是加拿大的主人”,不僅是對美國經濟霸權的反擊,更是對全球發出的信號,弱國不再甘當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日本的態度轉變更具戰略深意,作為美國在亞洲最緊密的盟友,日本長期在貿易問題上對美國亦步亦趨。但石破茂此次公開表示“不會急于達成協議”,暴露出日本對美政策的兩大考量:一是美國反復無常的單邊主義已讓盟友失去信任;二是日本必須在中美博弈中尋找新的平衡點,避免淪為“經濟人質”。
尤其是經歷過1980年代“廣場協議”之痛,日本如今清醒認識到依附性發展的代價,日本經濟產業省最新發布的《半導體產業復興計劃》明確將中國列為關鍵合作伙伴,這與美國主導的"Chip4聯盟"形成微妙張力。
德國《慕尼黑水星報》所稱的“歐盟與中國關系緩和”,絕非偶然,面對美國對歐洲鋼加征關稅、威脅對汽車行業開火的壓力,歐盟不得不重新評估其戰略選項。
中國連續多年是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中歐合作空間遠大于分歧。歐盟對特朗普“毀約退群”的行為早已不滿,而中國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WTO改革上的立場與歐盟更具兼容性。美國要求歐盟“選邊站隊”對抗中國,但歐洲企業無法承受與中國“脫鉤”的代價,德國大眾、巴斯夫等巨頭在華投資屢創新高,便是明證。
事實上,德國從中國進口大量光伏組件,相當于替代了原本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的天然氣;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占率不斷突破,倒逼歐盟在電池技術、充電標準等領域尋求合作而非對抗。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近期稱“中國是系統性合作伙伴”,與德國《商報》評價中國為“可靠貿易伙伴”形成呼應。這種風向變化,或可看作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用腳投票”。
盟友的集體轉向,折射出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正在加速崩塌,而三大結構性矛盾加速了這一進程:
一是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戰迫使盟友讓利,卻忽視了全球化時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規律。
二是美國屢屢背叛國際承諾,退出各種“群”,其“規則制定者”形象越來越模糊,日本、加拿大如今的強硬,正是對“美國不可信”的應激反應。
三是當美國大搞保護主義時,中國持續擴大開放,RCEP生效、申請加入CPTPP、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國提供的不僅是市場,更像是一套“共贏而非零和”的治理方案,對很多國家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全球貿易體系的重組,正以出乎美國預料的方式展開。日本和加拿大的強硬、歐盟的轉向,以及東南亞、非洲國家各自“打算盤”,都在講述一事實,沒有國家接受美國的經濟霸凌。
特朗普的關稅戰或許能暫時討好部分選民,但它削弱的不僅是美國的國際信譽,更是二戰以來美國親手建立的盟友體系,而中國以“不斷擴大開放”回應“逆全球化”浪潮,以包容多元促發展,歷史的天平可能會悄然傾斜也說不定。國若繼續沉溺于“極限施壓”的舊夢,盟友對它的離心力只會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