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巴佬”爭議到全網尋父
2025年4月4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福克斯新聞的采訪中,公然使用帶有種族歧視和階級偏見的詞匯“鄉巴佬”(peasant)形容中國人,聲稱美國“向中國鄉巴佬借錢購買他們制造的東西”。這一言論迅速引發全球輿論嘩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于次日回應稱:“聽到這種無知又缺乏禮貌的話,令人詫異,也感到悲哀”。
與此同時,中國網民發起了一場諷刺性的“全網尋找萬斯父親”活動,以回應其自傳《鄉下人的悲歌》中自稱“底層代言人”卻背叛階級根源的虛偽。網友戲謔道:“若萬斯父親尚在,或許該教教他何謂尊重與自省”。
政治動機:迎合民粹的“甩鍋邏輯”
萬斯的言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部分政客對華戰略轉向全面對抗的縮影。其核心動機包括:
轉移國內矛盾:美國經濟通脹率達6.8%、國債收益率飆升,萬斯試圖將美國債務危機歸咎于中國,掩蓋國內政策失敗。
鞏固保守派選民:通過煽動“中國威脅論”,迎合右翼選民對全球化不滿的情緒。然而,此舉暴露其政治投機本質——出身鐵銹地帶貧困家庭的他,曾自詡為“底層悲歌”的書寫者,如今卻用歧視性標簽攻擊他國。
扭曲中美經貿本質:中美2024年貿易額達6906億美元,中國持有美債規模已降至6320億美元,美國對華依賴度未減反增。萬斯將互利關系簡化為“借貸”敘事,掩蓋美國自身產業鏈缺陷。
國際反響:從外交譴責到文明話語權爭奪
萬斯的言論引發多維度國際批評:
外交層面:中國外交部直指其“無知無禮”,聯合國記者會上,中國記者徐德智播放辱華視頻并質問:“政治人物使用這種語言是否妥當?”令聯合國發言人語塞。歐盟、東盟等多邊組織譴責美方破壞國際對話基礎。
輿論層面:美國網友自嘲“副總統讓全美難堪”,《紐約客》批評萬斯“邏輯停留在19世紀”;中國網友則以高鐵里程(4萬公里)、5G覆蓋率(98%行政村)、航天成就等硬核數據反擊“鄉巴佬”標簽。
經濟層面:美國關稅政策導致本土企業成本飆升,特斯拉、沃爾瑪等緊急調整供應鏈;中國則通過對等反制關稅、擴大“一帶一路”出口(增速21%)展現韌性。
深層剖析:傲慢背后的認知撕裂
萬斯事件折射出美國政治精英的三重困境:
文明優越論的崩塌:當中國主導127項前沿科技(OECD數據)、制造業占全球31.6%時,貶損性話語難掩實力差距。美國智庫承認,中國在5G、新能源等領域的領先已重塑“現代文明”定義。
內政失序的外化:美國兩黨對華政策分裂,民主黨呼吁技術封鎖,共和黨強推關稅戰,導致政策混亂。耶倫警告關稅或致200萬人失業,與特朗普“Excel式加稅”形成諷刺對比。
話語權爭奪的失敗:從楊潔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到徐德智“數據拷問”,中國外交以“事實+共情”范式瓦解西方敘事,年輕外交官在TikTok等平臺活躍度提升7倍,將“威脅論”轉化為“震撼論”。
傲慢者終將失勢,對話需以尊重為基
萬斯的“鄉巴佬”鬧劇,暴露出一個沉迷于霸權舊夢的政客如何被自身偏見反噬。中國以“野蠻人”回擊、以稀土管制和數字人民幣動搖美元霸權,用實力證明:文明對話的基礎是平等,而非傲慢的標簽。
正如外交部所言:“以勢壓人者終將失勢,得道多助者方能致遠。”當深圳的研發投入超越硅谷、中國高鐵速度讓世界驚嘆時,萬斯們或許該反思:究竟誰才是“認知的鄉巴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