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又炎熱的新疆卻能成為海鮮的生產地,這真不是在開玩笑嗎?
在科技的加持下,研究團隊愣是將新疆改造成了海鮮的適宜養殖區,截至今日,海鮮甚至隱隱有了成為新疆又一支柱產業的趨勢。
海鮮成為新疆的主要產業
以往在人們的認知當中,新疆有三樣東西最出名:水果、沙漠以及炎熱干燥的天氣,可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疆居然也可以產出海鮮了,并且還是大豐收。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當下,在新疆的尼勒克縣就存在著許多三文魚養殖基地,雖然新疆在地理位置上一直都堪稱是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但海鮮還是在人們的努力下在這里安了家。
數據顯示,早在2023年時新疆三文魚預計就可以達到3000噸左右的量產了。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新疆也曾因為三文魚豐收而多次登上網絡熱搜榜,可以說這次新疆的海鮮企劃不僅收獲了實利,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
而新疆目前除了在養殖三文魚之外,還在不斷的擴大產業規模,而斑節蝦就是三文魚之外的又一重要海鮮產業。
按理說,斑節蝦作為海鮮生物是很難在淡水環境中進行養殖的,而新疆也沒有什么出名的咸水湖,所以雙方是很難產生密切的聯系的。
可是新疆卻另辟蹊徑,盡可能的利用起了當地豐富的鹽堿地,眾所周知,鹽堿地當中的鹽分以及堿性物質是超過平均標準的,目前新疆有30%以上的耕地都存在不同的鹽堿化。
而為了讓海鮮水產在新疆安家,研究團隊不僅對海水的咸度以及堿度進行了測量,同時還調查了海水當中的礦物質比例。
他們通過在新疆鹽堿地調配不同的微量元素以及益生菌,最大程度上模擬出了海水的生態環境。
這也就讓新疆的紅旗農場成為了養殖斑節蝦的示范養殖地,而在有了養殖經驗之后,相關研究團隊又對其他鹽堿地進行了調整。
目前,新疆天鵝湖已經成為了青蟹、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天堂,原因則是因為這里的水環境只有10%的鹽度,PH則在8.4左右徘徊,而鉀鈣鎂等微量元素又十分豐富。
不難發現,雖然海鮮和新疆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對反義詞,但在人們的智慧與科技加持之下,新疆的海鮮水產大豐收也就不再是一個假命題了。
新疆海鮮的發展存在困境
新疆的海鮮豐收是好事,但如何實現海鮮水產的冷鏈運輸卻難倒了許多人,以往新疆甚至都不是包郵區,而這也就意味著當地往外運輸產品的成本也是極為高昂的。
信息來源:工人日報
據了解,新疆當地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的海鮮捕撈機制,工廠內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成本,便可以對海鮮進行降溫鋪冰然后冷鏈運輸。
可以說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根據訂單進行精準捕撈,可是,能進行冷鏈運輸是一回事,如何降低運輸成本就是另一回事了。
部分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一般只會將海鮮運往較近的城市當中進行售賣。
信息來源:工人日報
阿拉爾市某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內的南美白對蝦,就基本上只會出現在阿拉爾市、阿克蘇市兩個城市內的市場之中。
如果他們非要將自家的商品運往廣西或者山東等地,便需要將自家的產品價格提高十幾元,而這將使得他們沒有任何的競爭優勢。
其實這種情況不僅是阿拉爾市水產養殖公司需要面臨的,大部分養殖公司都難以將自家的水產品售往全國。
當然了,既然我們能注意到這件事,新疆當局也一定注意到了,而為了解決大家的困擾,當局給出的解決措施就是加強和物流企業的協商。
據了解,2023年8月時中通冷鏈就宣布要在新疆布局運輸網了,時至今日,新疆當地的冷鏈運輸網想必已經今非昔比了。
畢竟按照官方的說法,目前來自新疆的三文魚不僅已經銷往了國內眾多一、二線城市,就連東南亞、歐洲等14個國家都已經食用到了來自新疆的海鮮產品。
可見咱們的運輸網絡是多么的完善,而這種運輸網的建設效率理應在我們的意料之中。畢竟在國家的支持之下,新疆不僅有著陸上運輸網,就連航空貨運也發展得相當好了。
目前,南方航空、順豐航空、中國郵政等企業都有著相關的企劃,支撐著新疆海鮮的攬貨集運項目。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既然我們都已經解決了在新疆養殖海鮮這個最大的難題,之后又怎么會被如何運輸這個事兒給難住呢?
海鮮助力新疆三產業齊發展解決了運輸和養殖兩大難題的新疆,未來也許年年都能迎來海鮮產品的豐收盛景,新疆的海鮮未必不能像查干湖胖頭魚一樣,成為一種標志化的產品。
信息來源:天山網
數據顯示,2024年時新疆當地的水產品總產量就已經來到了19.65萬噸,而三文魚的產量增幅更是一絕,甚至達到了近20%。
這任誰來了都不會罔顧事實唱衰新疆的三文魚,而新疆在海鮮養殖獲得巨大成功之后,勢必會繼續加大投入。
如今,當地的環境也十分支持漁業的持續發展,雖然新疆距離海域極遠,但當地至少擁有著4600余萬畝宜漁水域。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新疆人均水資源量是能排進全國前四的,可見大部分地區的水資源和新疆都是難以比擬的,而這也證明了我國在新疆發展海鮮漁業非常合理。
不難預測,只要這些水域在未來能夠得到有效開發,新疆就一定會成為我國又一個知名的海鮮之鄉。目前,新疆當地除了在加大對漁業的投入之外,還考慮到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你知道嗎?來自新疆的三文魚除了能上餐桌,還與寵物食品、化妝品以及保健品領域產生了聯系,三文魚的潛力依然沒有被全部挖掘出來。
與此同時,當地還在考慮如何將漁業養殖和旅游業結合起來,當下,附近除了有眾多海鮮養殖基地之外,還有著很多水產品農家樂。
由于當地鄰近養殖基地,所以能提供給游客的冷水魚基本上都在4公斤以上,不僅肉質肥美同時也夠多人食用。
而如果游客有想法,甚至還能在當地體驗一把垂釣海鮮的快感,其實當地早就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之中,形成了集康養、露營、餐飲、垂釣于一體的旅游項目。
所以說,別看新疆只是引進了三文魚以及一眾海鮮產品,其實他們引進的更是全新的經濟產業,只要來自新疆的海鮮產品仍然為大家認同接受,新疆便可以借此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結語
在科技的加持下,新疆和海鮮已經成了最完美的搭檔,而解決了眾多養殖以及運輸難題的新疆,未來也將借助海鮮一飛沖天。
以往人們心中那些三文魚都是來自國外的認知,以后也將由新疆進行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