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題分析
1
01 考查方向
一、命題趨勢
二、核心素養考查
02 命題中的情境設置
一、高考試題情境來源要素及設計要素
二、情境類型
三、試題情境的問題設置
03 題型進階
新高考地理考查方向與之前有了較大變化,問題設置不再單純考查基礎知識的背記,模板化的答題模式已不再適應新高考。新高考地理重視創設新情境、新知識、新問題,避開教材及模擬卷材料,考題靈活。主要考查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越來越強調運用基本技能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既包括同一層面、橫向的融會貫通,也包括不同層面之間的、縱向的融會貫通。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之間緊密相連,形成具備內在邏輯聯系的數體網。
一、命題趨勢
1.用更鮮活的案例講中國美好故事
新高考在出題上重視導入國內實際自然和人文案例來設置考查問題,不僅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更能向學生展示國家發展歷程、時代新帽、激發民族自豪感,立足人地關系,思考未來發展問題,起到落實立德樹人的作用。
【案例1】2024年湖南高考6-8題,考查山西省新絳縣西莊村石雕加工的發展變化。
(2024·湖南·高考真題)山西省新絳縣西莊村附近盛產青石,自宋代以來形成了以石雕加工為主的傳統手工業。為保持行業的家族壟斷優勢,當地主要采取子承父業的技藝傳承方式。近年來,在政府扶持下,西莊村規劃建設了石雕工業園。如圖示意農耕時代西莊村石雕生產的空間次序。據此完成1-3小題。
1.西莊村形成圖示空間次序,是因為( )
A.地形地勢
B.河流分布
C.生產流程
D.宗族關系
2.“精雕”選擇在以廳堂為中心的院落中進行,主要是為了( )
A.石材堆放
B.陳列展覽
C.技藝保密
D.交流合作
3.該村石雕生產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業園,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 ②融合生產和生活空間 ③限制生態空間的擴張 ④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C 3.B
【解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西莊村在聚落空間層面,以生產流程為導向,形成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場所空間,呈現出系統的生產空間鏈條,石雕制作經過采選石材—構圖繪畫—制坯—粗雕—精雕—打磨—拋光—做舊等多道極為復雜的工藝,形成了:馬首山(采石)—西莊坡村(轉運)—石雕場(選材、切割)—水池(清洗)—村里空地(粗雕、 打磨)—庭院(創作、精雕、傳授)系列生產空間序列,C正確;地形地勢是影響聚落選址的區位因素,但不是影響空間次序的主要因素,A錯誤;河流分布、宗族關系不是影響空間次序的主要因素,BD錯誤。所以選C。
2.根據材料信息“為保持行業的家族壟斷優勢,當地主要采取子承父業的技藝傳承方式。”可知,當地“精雕”選擇在以廳堂為中心的院落中進行,能夠減少家族技藝的外流,有利于子承父業、家族壟斷,C正確;院落面積較小,不利于石材堆放,A錯誤;廳堂面積較小,不利于陳列展覽,B錯誤;為了家族壟斷,一般很少交流合作,D錯誤。所以選C。
3.該村石雕生產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業園,能夠使得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①正確,②錯誤;不會限制生態空間的擴張,③錯誤;可以減少石材加工對生活區的污染,能夠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④正確。所以選B。
【案例2】2024年廣東高考15-16題,考查了距今約3000年前古蜀文明利用自然和對自然的探索,展示出我國古人的高超智慧。
(2024·廣東·高考真題)距今約3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左圖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右圖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4-5小題。
4.如果當時祭祀人員站在右圖中的D5處,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A.D5→D6連線方向
B.D6和D9之間
C.D5→D9連線方向
D.D8和D9之間
5.已知3000年前的黃赤交角比現今大,與現在遺址地居民相比,則當時金沙先民在(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時間更早
B.夏至日經歷更長的夜長
C.秋分日看到日落時間更晚
D.冬至日經歷更短的晝長
【答案】4.B 5.D
【解析】4.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正北方向與D5→D6連線方向有27.17°的夾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5→D8連線方向,該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東南,則圖中D5→D9連線方向大致為正東方向,該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當地日出方向位于東北,應位于D6和D9之間,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黃赤交角變大后,冬至和夏至時的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變大,各地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短、夜更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長、夜更短,B錯誤,D正確;春秋分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該地日出日落時間不會變化,AC錯誤。故選D。
2.加強審答題能力、思維品質的考查
(1)增加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提取更多有效信息,能夠讀取關鍵信息并解讀出隱含信息。發現地理試題中文字、圖表、數據等蘊含的地理信息,判斷地理信息的重要程度,進而加工地理信息,解讀相關地理信息的含義,準確、快速、全面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重視邏輯推理與論證。從已知的事實或理論(前提、條件或假設)出發,經由準確、充分的證據鏈(有效信息)和清晰、嚴密的邏輯鏈(相關性、因果性),推導出合理結論。
(3)在非選擇題中加強考查語言組織能力。地理非選擇題主要包括特征類、過程類和聯系類三大類,三大類試題答案的表達都需要能夠準確地使用術語(或關鍵詞),并能用邏輯、因果、過程、影響等將術語(或關鍵詞)進行合理連接。非選擇題設問句的構成:行為動詞(說明、分析等)+考查目標+限制條件。語言表達考查學生能夠運用規范和富有邏輯性的語言進行清晰、有條理的書面表達,能夠準確地運用學科術語表達抽象的概念和學科知識。
3.注重新教材體系
(1)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2)新教材之間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