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嘉陵江畔的千年古城閬中
迎來一場跨越山海的對話。
來自浙江省臺州市的40余名掛職干部、
對口工作干部齊聚一堂,
共同參加臺州市2025年度對口工作交流會。
這是臺州首次將年度工作交流會
選址在受援地舉辦,
標志著東西部協作交流機制邁向
創新升級的新階段。
春日的嘉陵江畔,掛職干部們手持筆記本,深入東西部協作項目一線調研——在嘉陵區之江小學,AI教學系統為山區孩子打開數字教育的窗口;在大通鎮農事服務中心,自動化系統有效破解鮮活農產品儲運、分選、加工難題,推動嘉陵農業智慧化轉型;閬中智能制造近零碳產業園以“產業低碳化、低碳產業化”為方向,致力于打造東西部協作的綠色標桿。作為協作典范項目,中義油橄欖產業園通過“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運營,將當地撂荒土地變成油橄欖沃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這些項目的落地,彰顯了東西部協作從“輸血”到“造血”的可喜變化。
閬中智能制造近零碳產業園。
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掛職干部們帶著新鮮的調研數據,結合幫扶實踐經驗,圍繞產業合作、消費幫扶、人才交流、民生改善等領域展開熱烈討論。從產業協作的“痛點”到人才交流的“堵點”,從消費幫扶的“爆點”到民生改善的“暖點”,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為深化協作注入新動能。
數據見證著協作成效:自2021年結對以來,臺州累計選派8名黨政干部、99名專業技術人才扎根南充,3.9億元財政幫扶資金和3600萬元社會援助資金精準投入,134個援建項目落地生根。28家東部企業帶著49.7億元投資落戶南充,推動“南充制造”融入長三角產業鏈;8.7億元農特產品銷售額,讓嘉陵江特色產品走進浙江千家萬戶,帶動20余萬名脫貧群眾增收。在機制創新方面,“4+ 5+N”全域協作機制構建起全方位合作框架,“10+N”專項協作機制破解具體難題。“嘉物入臨”“千鶴夜市”等協作品牌的打造,成為東西部優勢互補的生動實踐。
站在新起點,兩地正以更大力度推動協作機制創新:南充市總工會聯合溫州、臺州開展“東西協作工會情,雙向奔赴怡身心”區域協作,通過文旅資源互推拓展市場;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駐川工作組及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浙江民營企業四川行”首站落地南充,搭建東部優質企業與南充的對接平臺;南充農產品電商抖音直播基地正籌備開辟東西部消費協作直播專區,實現浙川農特產品雙向流通。
來源 | 南充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