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400篇原創文章,作者:Kagohl 3。
作者簡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襲倫敦的德軍轟炸機部隊,熱衷科普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武器,希望能給看官們帶點不一樣的歷史。
正文共約9600字,配圖69幅,閱讀需要20分鐘,2025年4月19日首發。
本文收錄于作者“Kagohl 3”專輯,歡迎持續關注。
觀前提醒:作者對輕武器了解不多,如有錯誤還請觀眾老爺手下留情。此外,本篇僅介紹MG-08/15的技術細節,下篇將介紹該槍的編制演變和實戰經歷。
難以跟進的彈雨:一戰前期德軍便攜式自動火力的老大難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國陸軍最仰仗的輕武器無疑是由位于符騰堡州卡爾斯魯厄市的德意志帝國武器與彈藥兵工廠(Deutsche Waffen- und Munitionsfabriken AG,縮寫為DWM)對馬克沁機槍仿造而來的MG-08水冷式重機槍(Maschinengewehr 08),該武器雖然在戰爭初期裝備數量不大(每師只有24挺),但依然憑借兇狠的自動火力對英法軍隊造成了慘烈的死傷。
圖1、2:MG-08重機槍
然而,隨著時間來到1915年,德軍發現自己在機槍火力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雖然MG-08重機槍能夠在2000米范圍內釋放可怕的彈雨,但在安裝了笨重的橇形槍架并灌滿4升冷卻水后,其重量也達到了57千克,根本無法為進攻部隊提供行進火力支援,而且由于重量太大,它也無法及時配合奪取陣地的己方步兵抵擋反擊。為了讓笨重的MG-08能夠為步兵進攻提供可靠的火力支援,德軍在1915年嘗試利用手頭的鐵質零件和木材制造了各種輕便的“輔助槍架”(Hilfslafette)。事實證明這些簡易槍架(英軍稱之為“塹壕槍架”,trench mounts)確實明顯提升了MG-08切換射擊陣地時的機動性,但機槍本體灌滿冷卻水后高達22.2千克的重量依然標志它難以跟上快速前進的步兵,而且MG-08使用的安裝在機匣尾部的鐵鍬形握把和拇指按動式板機也沒法支持行進開火。
圖3:使用簡易槍架的MG-08重機槍
此外,根據英國情報機關在1917年遞交的報告來看,這些塹壕槍架還讓MG-08引以為傲的良好射擊穩定性以及其換來的優秀遠距離精度大打折扣:“當使用應急槍架(塹壕槍架)時,機槍通常無法射擊超過200至300米。因此,這種槍架只能在距離目標處于該射程范圍內的地方(尤其是前線戰壕)使用。在任何更靠后的陣地以及任何中間陣地,如果要使用機槍的最大射程,就必須使用雪橇形槍架”。這個缺陷在防御戰中或許不明顯,然而一旦涉及到支援步兵進攻,僅有200-300米的有效射程對于德軍步兵和機槍組來說都是非常危險,尤其是在敵人投入了便攜式自動武器的情況下。
與此同時,作為敵人的英國早在1914年6月就已經在生產便攜卻不失威力的劉易斯MK.I輕機槍,而且該槍于1915年服役時就能達成每營3挺的規模,到1916年中旬更是達到了每排1挺,而德國在1915年沒有像樣的同類武器可以抗衡,以至于1916年7月指揮第14預備軍(XIV.Reservekorps)對抗英軍索姆河攻勢的赫爾曼.馮.施泰因少將在報告中帶著羨慕的情緒寫道:“7月1日的進攻準備得十分充分,英軍步兵裝備精良,配備了各種用于近戰的武器。他們擁有大量劉易斯輕機槍,在新占領的陣地中能迅速且熟練地投入戰斗。我們步兵若能配備大量此類輕機槍,以增強火力強度,那將是十分理想的。”
當然,德國此時其實也有自己的輕機槍。在一戰爆發前,德國就從丹麥訂購過一些麥德森輕機槍,還私下扣押了丹麥出售給保加利亞的600挺這種機槍,一戰爆發后在俄國前線也有繳獲,到手后全部改成了7.92毫米口徑,能夠發射標準的7.92*57毫米1898型毛瑟步槍子彈。這些機槍足夠輕便,全重也才9.6千克,能夠使用30發彈匣供彈,射速也達到了當時技術來看尚可的450-500發/分鐘,德軍還為此在1915年秋組建了3個“火槍營”(Musket Bataillone)負責操作這些重要武器,用于重要地區的防御作戰或是進攻支援。但是,麥德森輕機槍畢竟是一種外國武器,德國自己無法制造,開戰后壓力山大的各個工廠也無法騰出手來仿造,而且敵對國的封鎖讓德國也難以通過中立國獲取它們,至于繳獲更是極不穩定的來源。因此,德軍的麥德森輕機槍的實戰運用注定會被“后備零件”卡脖子,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圖4:1915年一支德軍火槍營裝備的3挺麥德森輕機槍
為德軍步兵雪中送炭:莫卡茨少校的輕機槍計劃
總而言之,1915年的德國陸軍在機槍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其一、MG-08重機槍太過笨重,無法有效執行步兵支援任務;其二、在英軍劉易斯輕機槍的嚴重威脅下,德軍的便攜自動火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步兵連需要。當然,德軍在1915-1916年的戰斗中也繳獲了一些劉易斯輕機槍并且非常欣賞,在更改口徑后直接編入己方部隊服役,但問題和麥德森輕機槍一樣:不是德國產品,零部件供應無從保證,靠繳獲充數量極不穩定。
德國陸軍的有識之士認識到,想要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就必須研發裝備一款自己的輕機槍。這方面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DWM公司在1914年推出的LMG-14航空機槍,這種脫胎自馬克沁機槍技術的武器的重量也就9.8千克,100發彈鼓和700發/分鐘的射速賦予了它足夠可怕的火力,而且構造也簡單。但可惜的是它必須全力滿足德國航空部隊的巨大需求,分不出數量補充步兵單位。
伯格曼兵工廠更進一步,在1915年推出了伯格曼MG-15氣冷式輕機槍,雖然起初是航空武器,但也很快為步兵生產了包括改進型號在內的5000挺之多。這種機槍全重只有12.9千克而且全長才1.12米,對步兵非常友好,其采用的可拆卸式金屬彈鏈也比帆布彈鏈可靠,此外機槍本身在惡劣環境中也有不錯的適應性。MG-15輕機槍于1916年7月開始補充到索姆河地區的德軍步兵連,德軍士兵對它輕巧的重量和出色的可靠性也是大加贊賞。然而問題也來了,德國戰爭部在1916年剛剛成功組織起馬克沁機槍的高效率生產,結構完全不同的MG-15輕機槍會威脅到這點,從而拖累主要型號的制造。此外,德軍沮喪的發現伯格曼MG-15輕機槍的氣冷方式實在是容易過熱,在連續射擊300發子彈后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若是500發子彈,槍管甚至會冒煙。法國方面的報告就指出,德軍伯格曼MG-15往往組成三槍編組,每挺機槍輪流射擊30顆子彈以防過熱。對于追求機槍能夠長時間保持火力的德軍來說,這點實在無法接受。
圖5、6、7:德軍高層希望輕機槍能夠長時間的提供持續火力,而氣冷式的伯格曼MG-15輕機槍無法滿足這一點
與伯格曼MG-15一樣,德軍裝備的劉易斯輕機槍和麥德森輕機槍也存在過熱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在位于柏林的槍械測試委員會供職的陸軍少校,德國優秀機槍理論專家弗雷德里希.馮.莫卡茨(Friedrich von Merkatz)在1915年提出了一個對此后德軍輕機槍發展影響深遠的建議:為步兵開發一種在激烈戰斗中既不容易槍管過熱,也不容易發生故障的便攜式自動武器。這個建議已經為本篇主角的誕生埋下了伏筆:當時能確保槍管不易過熱的手段只有水冷卻。
莫卡茨少校和他在槍械測試委員會的同僚們認為便攜機槍對作戰有重大意義無疑是德軍之幸。事實上,他們還有一種頗有遠見的觀念:研發單一的通用型機槍,能夠同時勝任重機槍的防御任務和輕機槍的進攻任務,不但能滿足前線需要,還能降低成本和生產線壓力。這種理念的誕生源自德軍在1914年戰爭爆發后面臨的封鎖問題,使得他們必須精打細算的消耗金屬資源,只要是與MG-08構造不同的機槍都會對該槍的制造形成負面影響,所以新機槍最好不會太過占據生產線。
經過幾輪嘗試后,莫卡茨少校帶領的團隊最終在1915年確定了輕機槍的設計概念:直接對MG-08重機槍進行簡化,保留槍機部件,但也有一些部位縮小尺寸或是厚度,尤其是機匣,目的在于減重;冷卻水容量從4升降低到3升;笨重的雪橇形槍架改成雙腳架;取消光學瞄準鏡,只保留V槽前瞄具和立柱式后瞄具;鍬形握把和按動式扳機換成肩托、手持式握把以及扣動式扳機;供彈口右側安裝彈鼓支架,同時保證機槍可以掛載肩帶。
圖8:MG-08重機槍與莫卡茨輕機槍
德國陸軍統帥部對莫卡茨少校開發的機槍深表認可,認為其是一種成功的改造武器。由于是直接對MG-08重機槍縮小簡化而來,輕機槍的諸多零件都可以與前者通用,生產線也不需要改動,不僅利于生產,也利于后勤保養,而且MG-08射手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掌握新式輕機槍的操作,對于資源有限的德軍來說可謂好處多多。雖然冷卻水容量從4升降低到了3升,但依然可以讓機槍持續發射2000發子彈而不會過熱,再加上100發彈箱和250發帆布彈鏈兩種供彈方式,不管是防御還是進攻都有出色的火力持續性。此外,由于重量大幅度縮水,莫卡茨輕機槍需要的人力也有明顯減少,這意味著在人手不變的情況下,德軍步兵連可以配備足夠數量的機槍。在這需要提醒一點,如果是新人,依然需要3-4個星期接受實彈射擊訓練和故障排除訓練。
圖9:由于零件與MG-08通用,軍械士們在修理莫卡茨輕機槍時要輕松不少
1915年底,莫卡茨輕機槍正式通過德軍高層的測試并宣告定型,命名為Maschinengewehr 08/15,簡稱MG-08/15,意思是1908/1915年型機關槍,這一獨特的名字代表該槍是MG-08在1915年推出的改進型號。在解決了測試階段暴露出的幾項技術缺陷后,MG-08/15輕機槍于1916年4月到5月正式在負責槍械制造的斯潘道兵工廠(Spandau Government Arsenal)投入量產。遺憾的是,由于斯潘道兵工廠產能有限,該槍在1916年的制造數量還不超過2000挺,直到1917年才真正投入大批量生產。
圖10、11、12:MG-08/15輕機槍
便攜的馬克沁:MG-08/15輕機槍
由于本質上就是縮小的MG-08重機槍,MG-08/15輕機槍自然繼承了槍管短后坐式自動原理,具體內容如下:
1、射手扣動扳機后,7.92*57毫米毛瑟步槍子彈的發射藥被底火撞針引燃,膛內火藥燃氣壓力迅速擴大,彈頭在高壓推進下穿過槍管向前高速飛行,槍管和槍機在此期間處于閉鎖狀態。隨后,燃氣壓力會推動仍處于閉鎖狀態的槍機和槍管一起完成后坐,當后坐距離達到19毫米時,在機匣右側外露的拉機柄推動解鎖凸輪,打開肘擊部分,使得槍機完成解鎖,接著后坐力會加速推動槍機部件向后運動并驅動曲柄轉動,同時帶動復進彈簧完成拉伸(復進彈簧位于機匣左側,有盒子保護)。而曲柄轉動的初期會帶動閉鎖連桿,迫使擊針壓縮擊針彈簧向后運動,直到阻鐵卡住槍機連桿上的阻鐵缺口。
2、槍機解鎖后坐的初期階段,滑動的槍機端面會從槍膛中抽走空彈殼,并從帆布彈鏈上取下一顆新子彈。繼續的后坐運動會驅動機匣內部的凸輪,迫使槍機端面向下運動,讓抽取出的新子彈與槍膛對準,同時讓空彈殼進入拋殼位置。與此同時,受彈器會在一個凸輪連桿的作用下向右滑動以抱住彈鏈上的下一顆子彈,同時壓縮槍管復進彈簧。在完成全部后坐行程后,槍管部件向前運動,而受彈器也會帶著子彈向左滑動抵達槍彈限位器(同時彈鏈也會左滑),以便槍機端面將其抽取。
3、子彈發射產生的后坐力消耗完畢后,被拉長的機匣左側復進彈簧開始復進運動。當槍機向前移動時,下一顆待發子彈就會被送入槍膛,此后槍機端面會向上抬起以讓空彈殼從下方退出,同時從上方掠過彈鏈上新子彈的底緣。
4、槍機運行到最前方位置后,肘節連接部件會在連接桿的作用下處于略低于水平位置的狀態,也就是牢固的閉鎖位置。接著阻鐵便可以完成下沉并釋放擊針,相當于解除了保險狀態。只要MG-08/15輕機槍射手持續扣壓扳機,那么機槍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重復上述動作從而實現全自動開火,除非子彈耗盡或是遇到故障。
圖13、14:MG-08/15剖視圖
MG-08/15輕機槍還繼承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那就是機匣右側的拉機柄(Schlo?hebel)的停止位置可以直接當作判斷故障原因的重要依據,四種不同的停止位置代表四種不同的機械故障,而莫卡茨少校在為該槍編纂的使用手冊中就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繪制并配上了文字說明,無論是后方學習的新兵還是前線奮戰的老手都可以依靠拉機柄停止位置處理故障,相當方便。當然,排除故障免不了取下槍機(Schlo?),而這個操作也不困難,首先打開機匣蓋,然后將機匣右側的拉機柄向前轉動,使得槍機從正上方抬起并露出機匣,接著將槍機向左或是向右旋轉四分之一周,擰出間斷螺紋,就可以取下槍機了。如果射手需要排除卡殼故障,那么一定要確保牢牢的抓住槍機,以防上膛子彈被意外擊發。
圖15、16:MG-08/15的槍機,制式名稱是Schlo? 08/15
圖17、18:MG-08/15機匣剖視圖與實物照片
此外,MG-08/15輕機槍的槍機可以裝納到木箱之中,這種箱子的名稱是“Kasten für Schlosse und MG Schlüssel”,可以容納3個備用槍機、6個維修扳手和1公斤石棉。
圖20:用來存放備用槍機的木箱
為了減輕重量,MG-08/15輕機槍的冷卻水套筒(Laufmantel)沒有配備附加裝甲,其直徑從MG-08的109毫米縮小到了89毫米,容量也相應從4升降到了3升,但仍可以保證MG-08/15連續射擊2000顆子彈,相當于20個彈鼓。與MG-08一樣,MG-08/15輕機槍配備有安裝提把的冷卻水箱,水箱尺寸與250發子彈盒相同,本身由鐵皮制成,內部鍍鋅以防水銹,其左側是搖擺式水龍頭,右側則有灌水口。MG-08/15輕機槍的冷卻水套筒的后端左側是冷卻水注入口,士兵可以將水箱的搖擺式水龍頭轉開后對準注入口灌水。至于冷卻水套筒后端的右側則是水蒸氣釋放口,其蓋子上的管道可以與蒸汽冷凝管連接,冷凝管的另一端則放入冷卻水箱的灌水口,這樣冷卻水沸騰后的蒸汽就可以通過冷凝管重新液化并流回水箱,提高冷卻水利用效率。但如果是行進射擊,射手可以直接打開蓋子讓水蒸氣直接從釋放口冒出去。
圖21、22:MG-08/15的冷卻水套筒與后端的注水口以及蒸汽釋放口
圖23、24:MG-08/15的冷卻水箱,該裝置制式名稱Wasserkasten 15,意思是1915年型水箱
圖25:這挺機槍已經通過冷凝管與水箱連接了起來
與MG-08一樣,MG-08/15輕機槍的受彈器(Zuführer)是模塊化設計,依靠機匣蓋進行固定,只要按下機匣蓋后方的卡筍就能掀開蓋子輕松的取下受彈器。不過與MG-08的矩形受彈器不同,MG-08/15受彈器的上半部分呈現梯形,而且厚度從4毫米改成了3毫米,其右側還添加了一個托架用于安裝100發彈箱。此外,原先重機槍受彈器的拋殼管和拋殼彈簧也被取消,換成了一個簡單的拋殼窗口。
圖26:莫卡茨少校繪制的受彈器結構圖
圖27、28:可以清晰地看到受彈器右側的彈箱托架
MG-08/15槍管直接取自MG-08重機槍,長度仍為720毫米,內部刻有4條右旋膛線,如果需要更換槍管,那么機槍手需要抽掉機匣固定銷,抬起機匣后端板卡筍,將槍托部件向下旋轉并卸下,然后就可以將機匣側板部件、槍管延伸部和槍管作為一個整體從機匣后部取出。此外,MG-08/15輕機槍也安裝了所謂的Rücksto?verstarker,這個名稱翻譯過來就是“槍口助推器”,能直接安裝在槍口上面。這個裝置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圓柱形的助推器,能夠收集部分火藥燃氣為槍管提供向后推力;第二是帶有多個橫向孔洞的底座,用于釋放火藥燃氣和殘渣;第三是與底座組成一體,能同時擰入助推器的錐形消焰器,能有效降低槍口火焰。消焰只是這種裝置的次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出膛發射氣體推動槍管進一步后坐,提升機槍后坐速度,使得機槍射速能夠提高40%-50%。正是在這個裝置的幫助下,MG-08/15輕機槍的最高射速達到了可怕的600發/分鐘,而作為原型的MG-08也才500發/分鐘。
圖29:MG-08/15的槍管
圖30、31:MG-08/15的槍口助推器
圖32:莫卡茨少校繪制的槍口助推器結構圖
機槍在持續射擊時槍口會產生很大的溫度,殘留的火藥氣體和火藥積炭很容易堆積在槍口助推器中造成污染,必須及時清理。因此莫卡茨少校帶領的團隊為槍口助推器配置了一個小巧的清潔罐,里面可以灌裝煤油或是其他類型的清潔劑,槍口助推器不用時就可以取下放置在罐子里,里面的清潔劑會溶解掉火藥積炭。德國人還專門為輕機槍裝備了所謂的übungsger?tekasten 08/15,意思是08/15型射擊裝置儲存箱,也是木質結構,里面可以容納4根備用槍管和8個助推器清潔罐。
圖33:助推器清潔罐
圖34:08/15型射擊裝置儲存箱
機槍使用的子彈則是標準的7.92*57毫米1898型毛瑟步槍子彈,其槍口初速高達850米/秒,足夠在1000米左右的范圍內對敵軍官兵的身體組織造成可怕的破壞,在后來甚至能威脅早期的坦克。MG-08/15輕機槍的子彈平時會放在木制彈藥箱中儲存,如果需要裝填帆布彈鏈(也可以稱作彈帶)的話,那么機槍組可以使用與MG-08通用的手搖式裝彈器。這個裝置名叫Gurtfüller 16 ,意思是1916年型彈帶裝填器,只需要把子彈有序放置到漏斗中然后轉動手柄就可以裝填子彈,而裝好子彈的彈鏈也會向地面轉動為后面的部分騰地方。裝彈器不用的話可以放到木盒子中保護起來,這種盒子上刻有德語“Kasten für Gurtfüller 16”,意思是“1916型彈帶裝填器儲存盒”。
圖35:1916型彈帶裝填器
圖36:這位名叫阿爾溫.福克爾(Alwin Forkel)的軍械士(Waffenmeister)一臉嚴肅的依靠在1916型彈帶裝填器旁邊,他的左手持握著MG-08/15的槍機,腳下則是1挺待修理的MG-08/15輕機槍
圖37、38:1916型彈帶裝填器儲存盒
與MG-08一樣,MG-08/15輕機槍可以使用250發帆布彈鏈作戰,這種帆布彈鏈有三種儲存工具,第一種是Patronenkasten Mod.1901,意思是1901年型彈藥箱,由木頭制成,能容納一條250發彈鏈,后來為了簡化工藝,這種木箱的提把由金屬換成了皮革;第二種叫做Patronenkasten 11,意思是1911年型彈藥箱,由鐵制成,其內部安裝有隔板,可以容納兩條彈鏈;第三種叫做Patronenkasten 15,意思是1915年型彈藥箱,是考慮到木箱堅固性不佳推出的產品,也由鐵打造而成,也只能容納一條彈鏈。在射擊前,MG-08/15機槍手會先打開機匣蓋,然后把帶有銅制引導銷的250發彈鏈頭插入受彈口,接著拉動一下拉機柄讓槍機抽取出第一顆子彈,然后再拉動一下拉機柄讓子彈上膛就可以扣動扳機了。不過實戰中為了防止污染物鉆入機匣,射手會保持機匣蓋的關閉進行上膛。
圖39、40:1901年型彈藥箱
圖41、42:1911年型彈藥箱
圖43:1915年型彈藥箱
圖44:使用250發彈鏈的MG-08/15
如果是進行防御戰,那么子彈夠多的250發彈鏈自然是MG-08/15的最好選擇,但若是要跟隨步兵對敵軍陣地實施攻擊,那么過長的彈鏈反而會拖累機槍組的行動。所以MG-08/15還有一種供彈器材可以使用,名曰Patronenk?sten 16,意思是1916年型彈藥箱,裝滿子彈后重達3.17千克。按照今天諸位的認知都會覺得這東西應該是彈鼓,但這其實是一種能夠掛在受彈器右側托架上的輕質量彈藥箱。這種彈箱帶有鉸鏈蓋,通過彈簧閂鎖扣住,而彈箱中間是一個卷軸,上面纏繞著100發帆布彈鏈,打開蓋子后就可以取出卷軸。這種彈箱的背后是一個齒環,上面插有一個帶棘齒的手柄,將手柄放下就可以卡住齒環讓彈鏈不至于散開。而在射擊前,機槍手要扳起手柄釋放彈鏈,這樣彈鏈才能在卷軸的作用下轉動,否則會直接卡住。這種特殊的彈藥箱也有自己的儲存工具,名叫Transportkastens für 2 Stk PK 16,意思是“適用于2個1916型彈藥箱的運輸箱”,由木頭制成。
圖45、46:1916年型彈藥箱
圖47:莫卡茨少校繪制的1916型彈藥箱結構圖
圖48、49:1916年型彈藥箱的木制儲存箱
圖50:使用100發彈箱的MG-08/15
MG-08/15輕機槍舍棄了笨拙的四腳槍架,轉而使用重量僅有0.68千克的雙腳架(Zweibein),其安裝在冷卻水套筒的末端,正好處于機槍重心附近,因此可以非常快速的旋轉槍身以改變射擊范圍,雙腳架本身可以通過彈簧閂快速的卸下和安裝,而且其底部的尖刺可以牢固的插入土壤之中。不過槍架安裝在機槍重心附近,再加上全自動射擊時冷卻水的激蕩,會導致MG-08/15在向600米外的目標射擊時有不穩定的傾向,比較考驗射手的素養。曾有研究者認為使用小型三腳架是不錯的選擇,但這會導致槍架在行進射擊時磕碰到射手膝蓋,而且三腳架本身重量不會很輕。
圖51、52:MG-08/15的雙腳架
圖53:由于雙腳架處于重心附近,再加上冷卻水激蕩,MG-08/15的遠距離精度不如MG-08
機槍本身采用了德國傳統的V形槽后瞄具和立柱式前瞄具,均位于槍身縱軸偏向左側的位置,即使光線不佳也能快速瞄準目標并開火。機槍手可以按下V形槽后瞄具的彈簧按鈕將其豎起,然后將缺口滑動到相應標尺就能調整射程。后瞄具標尺以100米為劃分單位,最低400米,最高2000米,與MG-08同等。此外,MG-08/15輕機槍的較低后坐力換來了較小的子彈散布,再加上較長的槍管換來了還算可以的瞄準基線長度,因此有利于射手進行緊急情況下的概略瞄準。
圖54:MG-08/15的瞄準具
為了方便MG-08/15的行進射擊,莫卡茨少校取消了MG-08那種安裝在機匣后部的鍬形握把和按動式扳機,改為了肩托、手槍式握把和扣動式扳機。該槍的握把參考了手槍設計,由木材制成,直接安裝在機匣下面,持握感相當不錯,而且扳機護圈也有足夠的空間,即便是帶著厚重的防凍手套也能把手指伸進去。手槍式握把左側凹陷處安裝了一個保險栓,上面帶有”S—F”字樣,其中S代表“關閉”(schlieben),F代表“打開”(ffnen),平常狀態下射手要把保險栓扳向S方向確保扳機無法扣動,等待戰斗開始后再扳回F方向。
圖55:莫卡茨少校繪制的手槍式握把與扣動式扳機結構圖
圖56、57:實物照片
MG-08/15輕機槍的機匣后部安裝的是典型的“魚尾”式木質肩托,因造型酷似魚尾巴而著稱,其兩側的凹陷處是托腮板,這種槍托也極大影響了二戰德國機槍的設計。不過MG-08/15肩托的最大亮點還是其采用了空心結構而不是實心結構,因為該部件內部空間被用來存放一個帶有螺帽且內置毛刷的潤滑油罐,用來給槍機部件上油。但作者覺得這個設計不是很成功,因為要使用潤滑油罐還必須把槍托卸下來才行,倒不如將潤滑油單獨放入工具箱里面。
圖58、59:木制肩托的官方結構圖與后世照片,上圖中間的空缺處就是潤滑油罐的所在位置
由于本質上還是馬克沁機槍,MG-08/15的內部機件比較精密,槍口污物、帆布彈鏈形變、槍機磨損、復進彈簧設置不當、泥沙混入機匣以及毒氣侵蝕等都有可能導致故障,因此MG-08/15的槍組人員會攜帶一個配有肩帶的工具包,由皮革或帆布制成,確保機槍故障時能及時處理從而避免火力中斷。
圖60、61、62:MG-08/15機槍手的工具包
圖63:工具包中的維修工具
此外,德軍還照搬1911年型彈藥箱(Patronenkasten 11)充當工具箱,在其內部安裝了橫向隔板,用于放置清潔劑和潤滑油。這種工具箱名叫?lkasten 11,意思是1911年型油料儲存箱,除了能裝納槍機潤滑油和用于清潔槍口助推器的煤油外,還能帶上3升防凍甘油。
圖63、64:1911型油料儲存箱
介紹完了MG-08/15輕機槍的各種特點和配套工具,咱們來聊一聊它的運輸問題。除了彈藥箱和工具箱,擺在機槍組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MG-08/15輕機槍行軍,然而,盡管莫卡茨少校的團隊已經做了很成功的“減肥手術”,但MG-08/15在灌滿冷卻水并帶上100發彈箱和雙腳架后,其重量也依然有19.5千克。雖然這還算在人體承受范圍內,但若是涉及到長距離行軍,對射手還是不夠友好,更何況還有一堆彈藥箱和工具箱等著處理。
為此,斯潘道火炮設計局(Artillerie-Konstruktionsbüro Spandau)在1917年特意為MG-08/15開發了所謂的Maschinengewehr-handwagen,也就是機槍手推車,車身和車輪均為木質,空重60千克,可以由2名士兵拉動。手推車的前后安裝了一對支架,可以用來放置MG-08/15輕機槍,而木制車廂中能夠放置四個金屬制成的1915型彈藥箱或是三個木制的1901型彈藥箱,以及一個裝有2個100發彈藥箱的木箱子。在裝滿這些器材后,手推車的總重量達到了175千克,可以依靠軍馬牽引。當然,這個手推車也可以用來攜帶維修工具和潤滑油。
圖67:這支番號不明的MG-08/15機槍組就裝備了機槍手推車
圖68:這支MG-08/15機槍組隸屬于德軍第13陸上突擊營(Landsturm-Bataillon XIII)麾下的符騰堡第3連(3. Kompanie württembergisches),也擁有機槍手推車
圖69:現代軍迷活動中亮相的MG-08/15輕機槍
MG-08/15輕機槍
德語名:Maschinengewehr 08/15
定型時間:1915年
服役時間:1916年
總產量:130000挺
使用彈種:7.92*57毫米1898型毛瑟步槍彈
自動方式:槍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
戰斗全重:19.5千克(機槍本身+3升冷卻水+雙腳架+100發彈藥箱)
供彈方式:250發帆布彈鏈,100發側面彈藥箱
全槍長度:1410毫米
槍管長度:720毫米
最高射速:600發/分鐘
最大有效射程:2000米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從下方快捷進入: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里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