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的一天,馬敬錚送姜鵬飛案材料到了部長辦公室,北滿分局社會部部長陳龍從頭至尾看了一遍,便把總結報告鎖進了抽屜。
馬敬錚剛要轉身離去,陳龍把他叫住了:"星期天咱們打獵去!"打獵,是陳龍的愛好之一,
他槍法好,對許多飛禽走獸的脾氣稟性又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每次出獵,他都是滿載而歸。"好!我回去準備一下。"馬敬錚爽快地答應了。
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陳龍便駕著吉普車,載上馬敬錚和警衛員陳洪升,駛過松花江大橋,來到一片沼澤地。
這一帶草木叢生,夏天江水上漲,這里到處是水,秋天江水回落,坑洼處便成了一個個水泡子。
陳龍
從此路過,去南方過冬的大雁、野鴨子,往往在這里停歇、覓食和過夜,然后繼續南飛,此刻,它們正在睡懶覺。
陳龍替馬敬錚選了一個理想的所在,然后帶上警衛員小陳,隱蔽到幾百步以外的一片草叢中。
所謂理想的所在,就是獵物多,容易擊中。眼下,馬敬錚所處的位置便是這樣一個地方,
伏下不多一會,就有幾只又肥又大的野鴨子,緩緩地向他游來,估計相距頂多有30米,這是有把握的射擊距離,馬敬錚端起槍瞄了瞄,便扣動了扳機。
一聲沉悶的槍響,驚破了草澤的寧靜,一群群,一片片的水鳥紛紛飛起,接著便聽到陳龍那邊連連開槍,想必是連那邊的水鳥也飛了起來。
一只又肥又大的野鴨子被擊中,馬敬錚興沖沖地蹬水過去撿起來,又回到草叢中伏下。
失去同伴的水鳥在射程以外的高空鳴叫、盤旋,卻不再落下,馬敬錚抱著槍,只能眼巴巴地望著。
陳龍那邊卻槍聲不斷,馬敬錚探身望去,只見一只又一只的野鴨子,在陳龍那邊的一片水草叢中飛起又落下,
隨著槍聲,被擊中的野鴨子紛紛跌落在草叢中,警衛員小陳高興得連蹦帶跳去撿回戰利品。狩獵持續了兩個鐘頭,一邊是戰果累累,一邊是冷冷清清。
馬敬錚只得放棄自己的陣地,提著槍來到陳龍身邊。陳龍身邊已經堆了20多只野鴨子。"怎么你這邊的鴨子這么傻?一邊挨打還一邊落?"馬敬錚納悶地問。
"你是手段單一,"陳龍又往槍簡里壓著子彈,"我是既有外線,又有內線。"
"內線?"馬敬錚越發糊涂了,怎么打鴨子也用上了"外線"、"內線"?
這時,又有幾只野鴨子在頭頂盤旋,馬敬錚舉槍向天,剛要扣動扳機,卻被陳龍攔住了:"再等一會,它總會落下來的。"
馬敬錚半信半疑地放下槍,果然,幾只野鴨子越旋越低,眼看就要降落。這時,陳龍示意馬敬錚舉槍。槍響后,兩只野鴨子應聲落地。
馬敬錚一邊退彈殼,一邊問道:"這就怪了,野鴨子怎么也聽你的?"陳龍撥開眼前一片蘆葦叢,指著不遠處水邊:"看!那就是為我誘敵的情報員。"
馬敬錚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原來那里拴著一只受傷的野鴨子,是它的叫聲,喚來了一只又一只的同伴。
"這些日子,我悟出一點道理,搞偵察工作也得和打獵一樣,像你那樣露頭就打,見頭就抓,不可能有大收獲。"
陳龍指了指前面那只哀叫的傷鴨:"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把打入敵人內部偵察當成偵察工作的核心來對待,鉆進敵人的內部上層,才能挖出隱蔽更深的敵人。"
"像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一樣。"馬敬錚似有所悟。天上又有幾只野鴨子低空盤旋,陳龍連頭也不抬,
他的思緒早已進入了對偵察工作的探索之中:"打入內部偵察"這個想法,不僅要寫在偵察總結報告里,還要在全北滿、全東北推廣、應用。
就在這天夜里,滿載而歸的陳龍,把野鴨子分送給食堂和大家,回到社會部,便伏案改寫那份偵察工作總結報告。
對四條經驗中的第一條,他改寫道:"姜案的破獲證明,偵察工作是保衛工作的神經中樞,
沒有偵察工作就不能及時發現和有效地打擊敵人,保衛自己。而'深入敵人內部偵察',是一網打盡敵人最有效的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