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代開發票、代提公積金……曾經“長”在電線桿、公交站牌上的非法小廣告,如今盯上了共享單車。“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城市,不少共享單車的車身、車座或車筐里被粘貼或噴涂小廣告,既影響掃碼騎行、市容環境,也潛藏違法犯罪風險。
(4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4版)
共享單車,本是城市綠色出行的亮麗風景線,為市民提供了便捷、環保的交通方式。然而,如今不少共享單車的車身、車座或車筐卻被非法張貼或噴涂的小廣告所困擾,這一問題亟待引起重視并妥善解決。
新華社的調查顯示,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處地鐵站外,約200輛共享單車中超過一半被貼上小廣告,有的車身上新、舊廣告疊在一起;在安徽合肥一處商業中心街頭,幾乎每輛共享單車上都有小廣告,有的甚至連車輪擋泥板上都被噴涂上“掃碼領紅包”字樣。
這些小廣告有的是房屋出租、教育培訓等商業推廣,也有涉及“黑灰”地帶,包括色情服務、賭博網站、代開發票、公積金提取等。目前,很多地方都在組織清理,無論是城管人員還是單車人員,都是“撕下來”,而“撕下來”的做法不僅無濟于事,而且還是反反復復。這就表明,需要實現“溯源查處”!
對于共享單車非法張貼的小廣告,不能僅僅是“撕下來”了事。傳統的清理方式只能解決表面問題,小廣告往往在短時間內就會再次出現,陷入“清理—張貼—再清理”的惡性循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查起來”,實現“溯源查處”。
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城管、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多部門應聯合行動,形成工作合力。城管部門負責對共享單車停放區域的環境衛生進行監管和清理;交通部門督促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加強對車輛的管理和維護;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則需要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進行立案偵查。此外,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要加大巡查力度,通過與公安等部門的合作,利用技術手段對小廣告進行溯源,為打擊違法犯罪提供線索。
共享單車非法張貼的小廣告問題,不僅關乎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更涉及到社會的法治秩序。只有堅持“撕下來”和“查起來”并重,實現“溯源查處”,順著小廣告追查背后的違法人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共享單車上非法張貼的小廣告,可不只是一張違法廣告紙的問題,其背后是一條完整的灰色違法產業鏈,無疑鏟除違法產業鏈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