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嚴謹的,也是一直在發展變化的。法學問題,有些是有標準確定答案的,有些卻存在著爭議。
法律不僅是規則的集合,更是人類對正義永不停息的追問。從古希臘城邦到現代法庭,從道德困境到程序正義,有些經典案例猶如棱鏡,折射出法律在不同時空維度的復雜光譜:
這些案例橫跨兩千余年,共同編織成一張法理學的星圖:當法律遭遇倫理困境、權力異化、技術革命或人性弱點時,正義永遠需要被重新詮釋與捍衛。它們提醒我們,每個案件都是時代精神的切片,而法學的真正魅力,正在于它永遠向更合理的追問敞開。
一起來看幾個法學難題,并結合已經掌握的法學知識,給出你的答案吧!
1
電車難題
想象你站在一條鐵軌的岔道前,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朝前方駛去,鐵軌上有五個人被綁著,無法逃脫。
你身邊有一個拉桿,如果你拉下拉桿,電車將被引導到另一條軌道上,但那邊也有一個人被綁著。你會怎么做?是什么都不做,任電車碾過五人?還是主動拉桿,犧牲一個人以救五人?
這個問題表面上是數量上的權衡,但實質上考驗的是我們對道德責任、行為與不作為、個體權利的理解。
電車難題后來演化出多個變體,涉及胖子橋段、醫生摘器官、無人車決策等情境,廣泛影響了法律、人工智能、政策倫理等領域。
電車難題 2.0 進階版
電車難題之謎
〔美〕弗朗西絲·默納·卡姆 著
常云云 譯
英美人文思想界最高規格的思想盛會之一
“坦納人類價值講座”的結晶,
圍繞電車難題展開,
思想交鋒精彩紛呈,
多位講者各抒己見,
展現真正分歧與思維張力,
深入推進至“電車難題2.0”。
不只是一個難題的解答,
更是關于人性、道德與選擇的
一場深度對話。
2
洞穴奇案
五名探險者被困在塌方的洞穴中,經過多日無法獲救、瀕臨死亡,為了生存,他們通過抽簽決定殺死并吃掉一人。事后獲救,四人被控謀殺。
案件上訴至最高法院,五位法官各執一詞,發表了五份風格迥異、立場對立的判詞,分別體現了法律實證主義、自然法、法律形式主義等不同法理學觀點。
這是美國法學家富勒于1949年發表在《哈佛法律評論》上的一篇虛構判例,被譽為法理學教育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實驗之一。
要命的選擇
雨果·亞當·貝多 / 著
源自美國著名哲學家貝多教授
開設的系列廣受好評的講座,
精選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倫理難題,
“美國訴霍爾姆斯案”“洞穴奇案”
與“吉姆的困境”
所涉案例橫跨真實與虛構,
引發對生死抉擇的深度反思,
一本兼具哲學深度與現實關切的力作。
3
辛普森殺妻案
案情發生于1994,美國前橄欖球明星、影視演員辛普森的前妻與她的朋友在洛杉磯家中被殘忍殺害,警方將辛普森列為主要嫌疑人。
在被傳喚時,辛普森沒有按時現身,而是駕駛白色福特SUV逃亡,引發了一場全美直播、歷時數小時的高速追車,成為美國電視史上的奇觀。
盡管檢方掌握了大量看似不利的證據——包括DNA、血跡和動機推斷——但辯方通過指出證據采集程序存在瑕疵、警方可能造假、種族偏見介入調查等問題,成功在陪審團中制造了“合理懷疑”。
盡管辛普森在隨后民事訴訟中被判賠償數千萬美元,但刑事審判中的“無罪”,被廣泛視為美國法治體系中程序正義高于結果正義的典范,同時也引發了司法信任、媒體審判與種族正義等深層次的社會辯論。
美國當代“辯護律師之王”德肖維茨自傳
一辯到底:我的法律人生
〔美〕艾倫?德肖維茨 /著 朱元慶 / 譯
美國法律界教父在步入古稀之年后,
給世人交出的一份“總結陳詞”
他曾為拳王阿里辯護、
與邁克爾·杰克遜對話、
參與辛普森案、介入國際政治疑案
這些案件背后,是一名律師
對權力、公正與信念的終極考驗,
這不僅是一部法律回憶錄,
更是一部歷史見證書。
4
鄧析之死
鄧析是春秋末期鄭國人,被后人尊為中國歷史上訟師、律師的鼻祖。他公開教授訴訟技巧,并為民眾出謀劃策、收費打官司,開創了職業化法律服務的先河。
然而,他的“操兩可之說”、“是非無度之辭”引發廣泛爭議。他既為富人出主意,也為對手支招,處處迎合當事人利益,導致紛爭難解、社會嘩然,甚至引發“鄭國大亂”。
最終,執政者子產出于維護法度與社會穩定的考量,將其處死,試圖以此恢復統一的是非標準。鄧析的死亡,不僅標志著一個職業的興起與夭折,也映射出早期法治與權力、倫理之間的劇烈張力。
穿越古今的法律智慧
馬建紅 著
以細膩筆觸書從日常小事切入,
用“生活的語言”讓讀者,
理解法律的溫柔與鋒利。
從瑣碎之中抽絲剝繭,
展現“法治的細節”與“規則的溫情”。
配以多幅大師畫作,
圖文相得益彰。
5
蘇格拉底之死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因“不敬神明”和“敗壞青年”被雅典公民法院起訴。在審判中,他拒絕迎合民意或請求寬恕,而是堅持自己的哲學立場。最終,他被判處死刑,以飲鴆自盡的方式結束生命。
這一事件引發了后世對于民主制度與個人良知沖突的深刻反思:為何在一個思想空前自由的社會中,仍容不下一個不合時宜的哲人?蘇格拉底是被民主處死,還是自愿為信念殉道?
蘇格拉底的審判(修訂版)
〔美〕斯東 / 著 董樂山 / 譯
一本專注于“蘇格拉底之死”的經典,
深刻剖析西方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
蘇格拉底飲鴆自盡,
是忠于信念的殉道者,
還是挑戰體制的思想叛徒?
細致還原古代雅典政治與文化背景,
揭示自由與正義如何走向沖突。
以歷史事件為線索,
展開對“正義、良知、公民責任”
的跨時代追問。
你還知道哪些法學經典難題?
對于今天提到的這些難題你怎么看?
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贈
書單中的圖書一本
-End-
觀點資料來源:燕大元照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法學是一門正義之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