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與師兄弟聊天,
談到《西游記》里火焰山那一難,
當時就想到了修煉時火候的關竅。
再細細一思索,
《西游記》寫得妙不可言。
以前當故事,現在看全是法訣。
話說火焰山熊熊大火,非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不能滅。
但有趣的是,傳說鐵扇公主其實有兩把扇子,
一把扇出去,狂風大作,能讓火焰山的萬丈烈焰登時熄滅;
而另一把,扇將起來,卻是火上澆油,能讓微弱火星變成燎原大火!
這簡直就是內煉中“火候”調控的絕佳譬喻!
修煉起手就講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這個煉,就是“火”字旁,因此整個過程少不了一個“火”字。
但此“火”非凡火,乃是自身的生命能量——“真陽之氣”。
如果用現代科學的語言體系來說,
物理世界無非三種,物質、能量、信息。
對應到修煉體系里,就是精、氣、神。
這個氣,實際應該寫作“炁”,意思是無火。
精是物質,炁是能量,神是信息。
三者之間如何轉化?
物理世界里,需要靠各種反應,
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到核反應,
逐步上升。
這些反應,基本都需要摩擦、加熱、高溫等等提升基礎粒子活躍性的條件。
那在修煉中,靠什么呢?
靠的其實也是類似的加熱的風箱,
就是我們的呼吸。
呼吸,就像鐵扇公主手里的扇子,
時而扇風助燃,時而輕拂使其溫養,時而又能使其平息,
這便是用呼吸調控火候的奧妙所在。
古代修煉一途始終講傳藥不傳火,
實際上不是不傳,
而是沒法非常詳細的傳,
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
類似于廚子燒菜,
只能先講個大概,
然后讓其在實操中逐漸掌控。
那么在修煉中,
首先要用到孫悟空借的第一個扇子,
就是“助燃扇”—— 這是起火與進火階段。
想象一下,平時,我們體內的“丹田”(通常指下丹田)就像一個冷寂的爐鼎,
里面蘊藏著生命的火種——“元精”或“真陽”。
要讓這爐鼎熱起來,就需要“起火”。
這時候,我們就得像揮舞那把“助燃扇”一樣,運用特定的呼吸法。
一開始起火不好起,
因為如同點燃濕柴,
得費點力氣。
所以很多讓你直接上手靜心收心的,
基本坐到老也很難入門。
因為沒法起火的。
只有先“呼哧呼哧”地猛扇,
起了“武火”。
讓丹田部位開始發熱、發脹,甚至有輕微跳動感,
那么恭喜,完成第一步“爐中火發”,
就像火焰山腳下的小火苗,終于被扇起來了。
起完火還不夠,
很多人濕氣重,如果不助燃,
好不容易燃起的火很快又熄了。
所以此時還需要進火,也就是添柴加火。
此時才是真正煉“精”(如同往爐里加燃料)階段,
讓它化為更純凈的“氣”。
當然,依然需要“助燃扇”發力。
在保持丹田溫熱的基礎上,
根據身體的反應,可能還需要間歇性地使用“武火”,
加大火力,促進能量的轉化。
這個過程就像不斷往爐子里添加新柴,
并用扇子猛吹,讓火燒得更旺,
把“粗柴”(精)煉成“精炭”(氣)。
但切記,這把“助燃扇”不能亂扇,
扇得太過,火勢失控,就會變成“邪火”,
傷身耗能,如同火焰山失控的大火,反而燒傷自己。
把好好的火眼金睛熏的不行。
這也是很多人火太旺之后,亢奮的不得了。
舉個我自己以前艾灸過了的體驗,
當場下巴以及人中就長出痘了。
這其實也是說艾的火過了。
所以火旺時,需要第二扇,退火與溫養。
當“武火”運用到一定程度,
渾身能量充盈,
或者感覺身體有些“上火”跡象(比如口干舌燥、心煩意亂),
就該輪到真正的“芭蕉扇”出場了!
這把扇子在修煉里,代表的是“文火”,
是溫柔的、滋養的、讓能量沉淀下來的功夫。
退火就是漸漸平息火焰:
就像孫悟空借來芭蕉扇,一扇風息火滅,
在內煉中,當感覺火力過旺,
或者需要從動態修煉轉為靜態時,
就要主動“退火”。
這就像用芭蕉扇輕輕一扇,
火焰山的滔天烈焰立刻化為溫和的暖意。
退火完了,則需要溫養,也就是呵護火種。
在“起火”之后的大部分時間,
以及“煉精化氣”的許多階段,
我們都需要用“文火”來溫養。
不用“助燃扇”的猛烈,
也不用“芭蕉扇”的急停,
而是像用一把小巧精致的羽扇,
輕輕呵護著爐中的火種,
讓它持續、穩定地燃燒,
既不熄滅,也不過旺。
這是“沐浴溫養”,這是最常用的火候。
那么誰是揮扇人呢?
自然是孫悟空了,
孫悟空是誰?
是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心)”留學歸來的、證悟到空性的元神本體,
也就是能時時保持觀察意識的意念與覺知。
所以我們得罩著火焰山,
讓套上緊箍咒的心猿決定何時該用“武火”猛扇,
何時該用“文火”輕拂,
何時該用“芭蕉扇”讓其平息。
這就是所謂修行的“火候”,
全在于修煉者對自身狀態的精準感知和調控能力。
總結一句話,只有像孫大圣那樣最終掌握芭蕉扇的奧秘,
嫻熟運用好這把“扇子”,
把握好覺知與平衡,
自然治身如調弄烘爐,
將我們這個身體進行不斷地“陶冶”,(這才是真陶冶,非形容詞)。
才能“化作一塊紫金霜”。
不然,作為一般人,
一直都是:“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p>
這一篇已經揭露了不少秘密,
有心人自得之。
聯系方式
可掃下面二維碼添加我為好友。
歡迎咨詢
添加老師微信
獲取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