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動力總成技術向電氣化的轉型,從傳統的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間”的轉變,從傳統的加工技術向新興的制造模式轉身……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動力系統革命、產品形態重構與制造范式迭代的三重變革浪潮,驅動著3D打印技術從輔助工具向戰略級制造技術躍升。
作為中國汽車制造數字化轉型的標桿企業,一汽大眾自2005年起系統性推進3D打印技術應用。
2005年,構建數字化原型生產體系,一汽大眾長春開發部通過FDM(熔融沉積成型)技術實現年產能500+件的快速零件和原型制造;
2017年,試制工藝升級,一汽大眾引入華曙高科SS402P選擇性激光燒結設備,助力概念車開發試制周期大大縮短;
2022年,高精度制造突破,大眾(安徽)汽車再度引進華曙高科Flight 403P,每年打印9000+件汽車零部件、工裝夾具及檢具,耗費超1噸粉末材料;
2025年,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部署華曙高科金屬3D打印設備FS273M-2,應用于匹配驗證的汽車金屬零件、高強度汽車工裝夾具、特殊工具及檢具生產。
目前,3D打印在汽車工裝夾具領域的潛力已從局部試點邁向規模化應用,其核心價值在于打破傳統制造約束,推動汽車制造向靈活化、輕量化、可持續化轉型。
圖為大眾汽車ID.5 GTX,圖片來源于大眾汽車官網。
在汽車生產中,3D打印技術的應用現狀如何?3D打印工裝夾具與檢具有何優缺點?從業20年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專家吳宏濤,為我們列舉了3D打印在汽車研發與生產中的應用實例,以及其在汽車行業的未來。
吳宏濤 3D打印專家 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
吳宏濤先生自2005年開始從事3D打印工作,先后服務于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安徽)汽車有限公司,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從業20年里他積累了豐富的3D打印工作經驗,對3D打印技術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3D打印汽車工裝初具規模
吳宏濤表示,3D打印不是替代傳統制造,而是開辟第三條賽道。在試制環節,它讓創意設計不再受模具成本制約;在生產端,它使個性化定制與小規模化制造成為可能。
“3D打印技術真正的優勢還是在單件和小批量方面,作為研發手段來說,現在還是蠻成熟的,也已形成規模化。這20年里,像SLA、SLS、FDM等3D打印零件,在試制上,無論是價格還是性能方面都很有優勢。目前我們3D打印的零件用于試制裝車時,主要用作搭載零件使用,即我們不測試零件本身的性能,只是用作搭載其他的零件做實驗或者做整車性能實驗,作為搭載的打印零件對于整車實驗的性能影響不大。”
大眾汽車(中國)采用
華曙高科Flight技術
華曙高科Flight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優勢,非常適合精細薄壁復雜的工裝件打印,在白車身試制的工裝檢具上應用廣泛。據不完全統計,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采用Flight 403P設備,每年平均生產9000多個汽車零部件、工裝夾具及檢具,耗費超1噸粉末材料。
3D打印設備的效能釋放程度,關鍵取決于工程師對增材制造工藝的系統化設計能力,從而突破傳統制造思維的局限,充分釋放設備潛能。吳宏濤介紹了幾個Flight技術的典型應用案例。
后蓋貼標工具:采用Flight技術打印的定位工裝,實現±0.1mm級打印精度,3天快速交付,較傳統CNC工藝周期縮短50%。
雨刮安裝夾具:無需開模,可直接打印與雨刮臂曲面完全貼合的裝配定位夾具,Flight技術具有高精度、復雜結構一體成形等優勢,設計者可以針對不同車型定制設計。
地毯漏雨檢具:通過±0.3mm公差控制,可以精準定位地毯上需要檢測的位置,以檢測淋雨實驗后地毯是否有積水。
前門三角窗檢具:屬于Flight高精度薄壁件,檢測點定位誤差≤0.05mm,確保前門與與白車身本體的匹配精度。
吳宏濤總結,3D打印工裝檢具具有結構緊湊、設計自由度高、響應快等優勢,還可以節約發包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快速響應生產的需求,制造成本也有很大優勢。3D打印單件、小批量、個性化的屬性與工裝檢具的特性相契合,決定了3D打印未來在工裝夾具和檢具領域具有廣闊的空間。
SLM技術:高強度工裝新篇
“目前,金屬3D打印零件用于批量裝車暫時還不具備條件,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成本。但在試制車輛上的使用完全具備條件,尤其對于數量要求很少的復雜且小尺寸的試制金屬零件,完全可以采用金屬3D打印。我們在華曙設備上進行了多輪測試,其打印的金屬件品質高,性能穩定,完全符合我們的使用標準。”吳宏濤說。
2025年初,基于對華曙品牌的高度認可,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引入華曙高科金屬3D打印設備FS273M-2,將應用于汽車開發金屬零件、高強度工裝夾具及小批量試制裝車金屬零件的生產。
比如傳統汽車鉸鏈,它是通過沖壓和焊接制成,借助螺栓固定在車門和車身框架上,形成車門開合的旋轉支點,其核心作用是傳遞載荷,包括車門自重和外部沖擊力。采用金屬3D打印技術可在確保強度的同時,實現輕量化設計,同時降低時間和生產成本。
從一汽大眾長春開發部第1臺華曙SLS設備的投產,到FS273M-2金屬設備在大眾汽車(中國)工廠的啟動,大眾汽車的3D打印之旅,正是中國汽車產業智造升級的縮影。正如吳宏濤所說:“從汽車行業,看未來3D打印技術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將會誕生機械性能更好并且更便宜的材料,打印零件的表面質量將會更好,成形速度也將更快。”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