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成為一個舉人,可不是普通平民老百姓能夠辦到的事情。
能參加科舉考試最低級鄉(xiāng)試的人員,在明清時期稱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而想成為一個秀才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每年各省的府、縣會組織本地修學人員進行考試,考試合格者稱為童生。童生才有資格進入下一輪考試——院試,院試考試成績達標者才能被收入府、縣學院,成為一個秀才,而秀才的下一級才是舉人。
用我們現(xiàn)代人比較好理解的比方,童生就相當于高中生,而秀才就是高中的火箭班學生,舉人就是大學生。然而在古代,有資格去考大學(舉人)的,只有火箭班(府、縣學院)的學員。
古代有一個說法叫做窮文富武,表面看意思很簡單,因為練武需要的器械昂貴、飲食又必須良好,所以培養(yǎng)一個武功高手比養(yǎng)一個秀才耗費的錢財要高得多。
但是古代想要學文也不是便宜的事情啊,學文也必須有雄厚的財力支持。筆墨紙硯各種書籍的費用,再加上一個男子整天讀書不干活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這花費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得起的。
因此古代的所謂寒門,那至少也是一個富農(nóng)、小地主家庭了,也只有這樣的家庭條件,才有能力養(yǎng)得起一個專心讀書的人。
而且古代想要讀書還需家里有關(guān)系才行,因為學子需要獲得老師的推薦才能參加童生考試,而只有在縣府登記的私塾、村塾和書院的老師才有推薦資格。古代只有有秀才功名的人才其老師資格才被官方承認,因此老師的數(shù)量是很稀少的,這就決定了每年能招收的學員數(shù)量很有限。
私塾、村塾相當于今天的公立學校,進入里面讀書的每一個學童都會獲得建立書塾家族的資助,學費很低廉甚至于免費。而書院就是今天的私立貴族學校,每年學生家長捐給書院的束脩(xiū)對當時的人來說,那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啊。
然而這私塾、村塾、書院可不是想讀書就能進去的。
鄉(xiāng)村里的私塾、村塾,那都是當?shù)卮蠹易遄栽O(shè)的,原則上只收他們家族子弟讀書,外姓基本上進不去。所以古代農(nóng)村的文化教育基本上被當?shù)氐拇蠹易逅鶋艛?,外姓村民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機會。
書院雖然不像私塾那么排他,但是想要進去,書院審核的第一道程序就是看報名者的爹或者祖上是誰。其后還會進行面試,考察報名者的智力和品性,因此想進書院可并不是光有錢就行了。
由于古代這一套制度所造成的限制,對于一般人來說,別說考童生了,光是讀上書都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但是一旦中舉,那可就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當時只要考上舉人,那就是光耀門楣的大事。
中舉者往往都會成為家族的頂梁柱,整個家族都會在他背后鼎力支持。而且成為舉人就會獲得朝廷稅收方面的優(yōu)待,當?shù)氐拇蠹液雷鍟炎约好碌奶锂a(chǎn)轉(zhuǎn)移到舉人名下以此來避稅,從而在當?shù)匦纬闪艘粋€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系網(wǎng)。
所以古代舉人無不是當?shù)氐牡仡^蛇,在當?shù)鼐哂泻麸L喚雨的能力。
而古代的官員任命制度,也使得縣官對舉人這個地頭蛇不得不禮讓三分。
當時的規(guī)定是從縣官這一級開始,官員就不得在本省任職了,所以縣官雖然看著八面威風,但在當?shù)亟K究只是一個外省人,縣官在當?shù)叵胍┱捅仨毇@取當?shù)卮笞宓闹С帧?/p>
因此縣官招募的縣衙辦公人員中,高級幕僚一般都是請當?shù)嘏e人充任;而縣衙的其他中低級職位,按例都是由熟悉當?shù)厍闆r的高級幕僚招募。
因此在縣衙中,舉人可是一個呼風喚雨的存在,他們實際上左右著縣衙的運作。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zhuǎn)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