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扶風
中美關稅戰、貿易戰引發國運戰之際,筆者去了貴州幾日。為什么是貴州?因為主人家安排的參訪內容,包括中國革命勝利的關鍵因素——1935年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發生在貴州。上個世紀60年代,新中國為了打破美帝國主義和國際反動派的封鎖及發動戰爭,全國軍工業、城市人口大轉移,把中國應對世界性戰爭的實力,以極隱蔽和安全的方式轉移到西北、西南區,崇山峻嶺的貴州乃十分重要的戰略基地。
改革開放新時代,中華民族崛起,中國“科技興國”迎來了最好的時代,貴州建成了全球第一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對太空、航天、宇航、數字科技等發揮巨大作用,具標識性。從遵義會議到三線建設到“天眼”望太空,把中國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繼續抗御外敵、改革開放實現民族復興歷史性有機串連起來。發生在這片土地的事情,使貴州的歷史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1934年飽受黨內左傾機會主義路線胡亂指揮,備受國民黨圍剿摧殘,危在旦夕的中國工農紅軍在遵義召開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指揮作戰領導地位”,這對中國革命乃偉大轉折。可以說,沒有遵義會議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新中國和今日之民族復興。
然而,新中國成立后,帝國主義、國內外反動勢力沒有一天讓新中國安生過,亡我之心不死。上個世紀60年代,是一個局面極為艱苦嚴峻的時期,中央做好打世界戰爭、中國沿海東部被打爛的準備,向中西部13個省、自治區轉移國防、科技、工業、基本建設設施,史稱“三線建設”,對此毛澤東主席明確指示“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明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強國”方針,而貴州建成“天眼”和中國革命勝利、三線建設秉承的是一脈相承的一個目標、一種精神,那就是不忘初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本文原載于《東方日報》,原標題:《貴州的故事不一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