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們說,最近我的朋友圈、家人微信群全亂成一鍋粥,就因為最近這波“食品健康爭議”,真的是一浪高過一浪。我前兩天還納悶,怎么這年頭我點個外賣、小區(qū)買個蛋糕、甚至下館子,都會冒出點小危機感?蛋糕會發(fā)霉、冒菜能吃出異物、牛奶粉隔三岔五有新聞搭上,還不算時不時就能刷到的進口零食召回消息……說實話,我是一個超級吃貨,現(xiàn)在都快吃出職業(yè)病焦慮了!
其實要說食品安全啥時候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最強熱點”,我覺得,是從大家越來越講究生活品質(zhì)開始的。小時候誰管外賣商家用不用拼單的騎手、誰在意蛋糕背景大不大牌?但現(xiàn)在,各種“連鎖大牌”“高端網(wǎng)紅”也爆負面新聞:你說消費者還能圖什么?味道好?氛圍好?價格實惠?還是得先問一句:真的安全嗎?
蛋糕價高反而踩雷?我就愛琢磨門道
比如最近刷屏的“知名酒店198元蛋糕被指長霉斑”,說實在的我特地搜了新聞照片,嘖嘖,真心有點像。我在想,蛋糕嘛,原料無非蛋、奶、面粉和一些輔料、堅果,做得好和做得差的差別能有多大?
198塊的蛋糕,從成本算下去,蛋奶用的應該不會太省。其實酒店品牌溢價至少占了一半,畢竟人家地段好、人力成本高、服務精細……你要說單論蛋糕的物料,本地蛋糕店四五十塊一大塊,原材料和工藝其實差不太多。那像這次出事的蛋糕,你讓人家吃到懷疑人生,這真不能只怪環(huán)境潮濕什么的,監(jiān)管到底有沒有跟上節(jié)奏,說真的,咱消費者都心里有點數(shù)。
講真,蛋糕長霉這事,我還真碰上過。去年我生日買的網(wǎng)紅千層蛋糕,外表小清新,打開沒啥異味,但切下去就是隱隱的“雜色紋路”,那種害怕,懂的都懂。我當時就上網(wǎng)搜,結果發(fā)現(xiàn)還真不少人踩坑。后來跟商家交涉扯半天,說什么氣溫、儲存時間、快遞暴力運輸……一大堆專業(yè)詞匯甩給你。買的也很糟心:有點錢的買貴的也中招,小區(qū)門口幾十塊的買回家反倒沒事。
鏈條監(jiān)管說了那么多年,真有進步了嗎?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食品安全“全鏈條監(jiān)管”好像成了總部新聞里的高頻詞。國務院食安辦前陣子剛又發(fā)布會,說是從農(nóng)田到餐桌都要“加強監(jiān)管”,要找準8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完善機制——說實話,這些話很提氣,但我不懂專業(yè),我只關心,最后到我嘴里的這一塊,有沒有“被用心”。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吃飯,他媽特別逗,做了一大鍋冒菜。她邊做邊跟我嘮,說除了家里自己買油、選肉,啥都得盯著,外面餐館她一進門就能“聞出來”用沒用便宜調(diào)料。我當時還覺得夸張,直到有次在合肥吃冒菜,夾塊臘腸嚼到一股怪味,細細一瞧還真帶點黑線頭,真是命“吃”一線。媒體說總部要處罰門店,給了小姑娘一千多塊錢補償……你們說,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是這顆吃飯的心,容易么?
價格看得見,安全有點“玄學”
其實買東西,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定律:有些貴,是貴在服務、環(huán)境、營銷;有些貴,是原料好、工藝更講究。但食品的健康爭議就在這——安全問題常常跟價格、名氣沒啥正相關……
我的“健康雷達”怎么慢慢磨出來的?還不是被坑出來的——我曾經(jīng)信過大牌,也嘗鮮過小廠,甚至深夜沖動下單過“進口零食”。有一陣子火爆的風味米餅,包裝巨漂亮,不便宜,偏偏在加拿大被召回,說沒把花生過敏原標清楚。你說,這要是我?guī)Щ厝ニ托『ⅲJ禍怎么辦?外國產(chǎn)品也不是萬能,咱老百姓最后還得靠鼻子和經(jīng)驗。
這些年我“自創(chuàng)”的買吃經(jīng)驗,別嫌土
說到選購技巧,我真有點經(jīng)驗傳授:
**別迷信包裝和名氣。**再高大上的蛋糕,最好問問冷藏細節(jié),店員說不清的就謹慎。
**多關注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zhì)期。**有些熱銷產(chǎn)品庫存大,流轉(zhuǎn)快還好,但生鮮蛋糕、冒菜這種,還是得多問一句新不新鮮。
**善用社交平臺。**出了名的“問題商家”,一般都沒少挨訴,搜一搜避開大雷。
**憑直覺別硬吃。**真覺得啥東西味道不對、不新鮮,別心軟別講面子,該退就退。
**看細節(jié)而不是場面。**小店有小店的靈活,但環(huán)境亂七八糟、服務沒耐心的,基本食安也好不到哪去。
還有件趣事,去年單位樓下開了個新奶茶鋪,網(wǎng)評說“干凈好喝”,其實坐過去一會兒,我就發(fā)現(xiàn)后廚窗口開著,看到一桶桶雪白的珍珠倒進機器,用的是你買茶葉包裝的普通大罐。老板超自信:“我們原料都是大廠直供,好喝!”可你讓我再買,得看看那奶桶刷沒刷干凈——有時候,細節(jié)真決定成敗。
槽點有,信心還得給
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很多鏈條品牌在自查自糾、精細運營,外賣大平臺京東這不還準備砸100億專項補貼、增加監(jiān)管……我們是消費者,不可能時時刻刻去驗貨查倉庫,最后守住的是“投訴、曬照、退貨”這套自救辦法,商家能不能真正用心,監(jiān)管是不是越加厚實,那是他們的事。
偶爾我也會想,難道以后咱們只能靠家庭廚房?這也不現(xiàn)實,大部分人,工作又忙、時間又緊,還得依賴外賣、小店、超市。安全問題不能靠“自家媽”的勤快來彌補,美食行業(yè)再卷,也不該是消費者不斷練級才能吃得明白。
最后的期待和一點建議
朋友們,別讓健康爭議嚇退咱的幸福感~說到底,吃貨的快樂并不是口味的疊加,更是內(nèi)心的安心。我的建議就是:該信任還要信任,心中留個“警惕分”。買吃的,不貪便宜、不盲信大牌、不吃可疑來路、不湊熱鬧打卡。發(fā)現(xiàn)問題,別委屈自己,勇敢維權,把每一次熱情的表達都當成推動行業(yè)進步的小助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