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壇與金融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前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 Truth Social上公開抨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直言 “解職他的那一天來得還不夠快” 。這一激烈表態不僅令市場震驚,更引發外界對美聯儲獨立性及貨幣政策走向的深度探討。特朗普為何對鮑威爾如此不滿?這場爭端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經濟與政治博弈?
一、特朗普為何憤怒?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不滿早有跡象,此次激烈 “開火” 主要源于兩大矛盾。
1. 利率政策分歧
在全球多國央行紛紛啟動降息潮時,美聯儲卻選擇 “按兵不動”,這讓特朗普極為不滿。他諷刺鮑威爾是 “太遲鮑威爾”,指責其政策執行拖沓,未能及時抓住經濟刺激時機。特朗普公開呼吁美聯儲應效仿歐洲央行,迅速大幅降息,以此刺激消費、帶動就業,維持美國經濟活力。
2. 選舉與經濟的聯動
隨著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經濟表現直接影響候選人的選情。特朗普試圖通過寬松貨幣政策拉動經濟,為競選增添籌碼。然而,美聯儲堅持控制通脹、謹慎調整利率的策略,與他的政治訴求背道而馳,促使他對鮑威爾發起猛烈批評,試圖以政治施壓改變貨幣政策方向。
二、鮑威爾強硬回應,美聯儲會妥協嗎?
面對特朗普的指責,鮑威爾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演講中強勢表態,強調 “必須確保長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不允許一次性價格上升演變成持續性通脹問題”。
1. 雙重使命下的艱難抉擇
美聯儲肩負維持物價穩定與實現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但當前美國經濟局勢讓這兩個目標難以平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進口成本、引發通脹,而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已逐步顯現,第一季度 GDP 數據就暗示經濟動力不足。鮑威爾坦言,美聯儲正面臨控制通脹與支持增長的兩難處境。
2. 否定 “救市論”
在演講后的問答環節,當被問及 “股市暴跌時美聯儲是否會出手相救”,鮑威爾明確回應 “不會”。這向市場傳遞出清晰信號:美聯儲不會因政治或金融壓力輕易釋放流動性救市。他還指出,政策的不確定性主要源于 “貿易政策未來走向不明”,間接回應了特朗普的關稅舉措。
三、美聯儲的困境:三高壓力下的艱難堅守
當前美國經濟面臨 “高通脹風險、低增長趨勢與高政治干預壓力” 的三重夾擊。
1. 通脹壓力持續存在
盡管 3 月部分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脹率預計仍達 2.6%,高于美聯儲 2% 的目標。鮑威爾警告,關稅政策的擴大將使通脹問題更趨持久。
2. 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第一季度消費者支出增長乏力,汽車銷量的強勁更多源于消費者擔心價格上漲的 “搶購潮”,掩蓋了真實需求疲軟。亞特蘭大聯儲最新預計 GDP 增長為 - 0.1%,釋放出經濟衰退的危險信號。
3. 政治干預威脅央行獨立性
特朗普頻繁公開施壓,正不斷侵蝕美聯儲的獨立性。若央行長期受政治指令左右,將嚴重削弱其在全球市場的信用。鮑威爾及美聯儲的堅持,本質上是在捍衛制度底線。
四、結語:經濟迷霧籠罩,市場何去何從
這場 “總統怒噴央行” 的風波,折射出美國政策路徑的高度不確定性,而經濟基本面也尚未企穩。美聯儲在當前形勢下保持謹慎實屬必然,貿然降息雖能短期刺激市場,卻可能埋下長期通脹與金融泡沫的隱患。對中國投資者而言,此次事件警示我們:觀察全球市場,不僅要關注經濟數據,更要洞悉政治博弈邏輯 —— 一個關鍵人物的言論,就可能引發全球資產價格的劇烈震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