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平、快”科普新模式來啦!
逸仙君聯合各科專家,
強勢推出新欄目《“逸”分鐘科普》。
內容更精煉,語言更“接地氣”,
但超強的健康指南一點沒變!
讓我們花1分鐘,
Get“健康自我”小資訊!
順便動動小手指關注轉發,
一起為建設“健康中國”添磚加瓦吧!
正文共437字,約花費您1.6分鐘時間
痛風不僅是“痛起來像風一樣快”的關節病,更是潛伏的健康“殺手”。當體內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就像玻璃渣在關節里摩擦,不僅會導致反復腫痛,還可能導致關節畸形,長期還可引起腎功能衰竭甚至心腦血管疾病。風濕免疫科馬劍達副主任醫師提醒,降尿酸是痛風治療的關鍵,記住“360”法則,通過藥物與生活方式的“雙管齊下”,和痛風徹底說再見。
什么是痛風屆的“360”?
這一數字包含雙重含義:
1
治療目標值:血尿酸需穩定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風石或合并癥者需<300μmol/L)。
2
管理時間軸:3個月評估療效、6個月鞏固達標、0痛風發作及痛風石形成。
三步攻克“360”目標
1
第一步:選對藥物,合理降酸
降尿酸藥物主要兩類: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醇和非布司他,以及促進尿酸排泄的苯溴馬隆,由醫生根據個體情況選擇;
降尿酸不是越快越好,從小劑量起始,逐步調整至達標劑量,避免尿酸驟降誘發急性發作。
2
第二步:飲食運動,事半功倍
減少高嘌呤食物(如內臟、濃湯、酒精、果糖飲料等)的攝入;
每天飲水2000-3000ml;
控制體重,適度運動。
2
第三步:預防發作,長期維穩
初始3-6個月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預防發作;
每1-3個月復查血尿酸,調整藥物劑量;
達標≠治愈。達標后仍需長期維持治療,擅自停藥易導致尿酸反彈。
專家簡介
馬劍達
風濕免疫科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現任我院風濕免疫科教職工黨支部書記。
專業特長:擅長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成人still病等疾病。
社會任職:汕尾市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痛風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委,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風濕免疫專委會慢病管理學組青年委員,廣州市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就: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4項)、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9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以第一/共一/共同通訊作者在Arthritis Rheumatol等雜志發表高水平論著12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
出診安排:北院區(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來源:風濕免疫科
責編:黃睿、房詩婷
初審: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任毅
審核發布:楊建林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