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4月19日,中國科學家姚檀棟獲頒維加獎,這是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姚檀棟,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長期從事第三極環境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在中國山地冰芯和冰川變化研究領域作出了系統性杰出貢獻。
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從未受過專業登山訓練,卻在40多年里走遍了青藏高原的主要冰川。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侖山……這一座座讓人望而生畏的雪域高峰,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在海拔超過6000米的珠穆朗瑪峰冰川和納木那尼冰川長期工作,還幾度登上海拔超過7000米的慕士塔格峰冰川和希夏邦馬峰冰川工作數月,成功鉆取眾多記載著歷史氣候變化記錄的冰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冰川學研究紀錄。
他就是姚檀棟,40載爬冰臥雪,只為探究青藏高原隱藏的生態謎題,為祖國守護最后一方凈土。
姚檀棟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冰川敢死隊隊長
2015年,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川,一支科考隊伍行走在冰天雪地里。
科考隊員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每走一步,都要耗費極大的體力。有的隊員還會感覺頭疼、惡心、氣喘、關節疼痛等。
但每個科考隊員都時刻緊繃著神經,因為他們腳下的冰川十分危險,一個疏忽就可能掉入幾十米深的冰縫,吞噬掉科考隊員的生命。
在古里雅冰川6700米處,他們還是突遇冰裂隙,有人掉落。幸好這段冰裂隙不到2米深,科考隊員事先在彼此腰間系上了繩索,才防止突然掉落救助不及,及時化解了危險。
這支經歷生死考驗的科考隊伍的領隊,就是姚檀棟。他笑稱自己是“冰川敢死隊隊長”。他平時話不多,是個“行動派”。每次帶隊去青藏高原野外科考,不管是險坡還是頂峰,他總是“第一個上”。
姚檀棟在古里雅冰川考察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古里雅冰川科考,姚檀棟帶領科考隊,在茫茫雪原上地毯式掃描,幾次遭遇12級暴風雪,克服重重困難,終于鉆取了全長308.45米的冰芯,這是地球上除南北極之外鉆取的最長冰芯,并創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區一次鉆取最多冰芯數量的紀錄。
首位獲得維加獎的中國科學家
古里雅冰川科考只是姚檀棟冰川研究生涯里的一個片段,過去的40多年,到過青藏高原多少次,他已經數不清了。他和同伴們都經歷過生死考驗。
跟隨姚檀棟的學生曾這樣描述:登山路上,每走一段就會看到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遇難者的名字和生命“凝固”的日期。風雪呼號中,誰也不知道腳下有沒有奪命的裂縫。
就是在這樣的危險極端環境下,他帶領科考隊,先后成功在祁連山敦德、達索普、古里雅、普若崗日、慕士塔格、珠峰東絨布冰川等世界高海拔地區鉆取冰芯,取得了豐碩成果。
他以高分辨率冰芯記錄(50年時間間隔)闡明了青藏高原過去10多萬年來氣候變化特征,揭示了過去一系列重大氣候突變事件;提出了人類活動對高海拔地區環境污染的高精度研究結果;揭示了冰芯積累量與印度夏季降水變化的關系……
為了表彰姚檀棟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2017年,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宣布,將維加獎授予姚檀棟。維加獎在學界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而姚檀棟也成為該獎項設立136年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亞洲科學家。
“地球之巔”再創紀錄
2017年,已經年過六十的姚檀棟,又一次披上了出征的“戰衣”。
這一年8月,時隔近50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姚檀棟擔任科考隊隊長、首席科學家。
姚檀棟和團隊成員們第二次青藏科考剪影
來源|澎湃新聞
此后5年,姚檀棟帶領7000多名科研人員,爬冰臥雪,探尋冰層下封鎖著千萬年來氣候環境變化的蛛絲馬跡,相關重要科考成果不斷涌現。
2022年,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重要組成部分的珠峰科考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2022年5月4日,中國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的極高海拔。
登頂當天,實時回傳的電視屏幕前,山下現場指揮部人員緊盯科考隊員的每一步操作,氣氛分外緊張。而科考總負責人姚檀棟,卻氣定神閑,還時不時拿起手機,拍下一些登頂的瞬間。40多年的科考經驗,讓他在最緊張的關頭保持鎮定。
這次珠峰科考,姚檀棟帶領團隊在“地球之巔”創造了許多第一次:他們在海拔8830米架設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首次用高精度雷達測量珠峰頂部冰雪厚度;首次采集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到峰頂的冰雪樣品;首次完成珠峰東絨布冰川全面高分辨率“體檢”……
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仍在進行中。2025年3月28日,在中關村論壇年會“環喜馬拉雅地球科學國際合作”平行論壇上,姚檀棟公布了最新取得的四項成果:闡釋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系統性和特殊性,全過程科學支撐《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立法;研判川藏鐵路沿線災害風險,保障了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維安全;構建地球系統科考平臺并提出區域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聯合國際組織和國際計劃,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方案和智慧。
1978年,姚檀棟在祁連山“七一”冰川考察實習時,第一次見到了冰川。壯美的畫面,讓他對冰川“一見鐘情”。此后40多年,雪域高原考察的路途充滿艱難險阻,但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沒動搖他扎根冰川研究的信心,也沒能阻擋他在青藏高原的每一處冰川上留下足跡。
如今,年過七旬的姚檀棟,依然在冰川研究路上砥礪前行、勇往直前,追尋著伴隨他一生的“冰芯之夢”。
參考文獻:
[1] 問鼎珠峰,這支“冰川敢死隊”再創紀錄[N].科技日報,2022-07-14.
[2] 姚檀棟:爬冰臥雪40載 守護最后一方凈土[OL].央視網, 2022-05-29.
[3] 姚檀棟院士:一片“冰心”在高原[N].人民日報,2011-06-03.
[4] 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N].北京日報,2017-01-18.
[5] 發揚青藏精神,勇攀科學高峰——中國科學院姚檀棟同志先進事跡[OL].中國科學院官網,2016-05-10.
[6] 姚檀棟:我和冰川有緣[N].科學新聞,2011.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