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漢軌道交通十二號線建設指揮部深入貫徹落實公司年度系列會議精神,錨定“開門紅”目標,通過科學統籌施工組織與強化過程管控,實現項目建設質效雙提升。公正路站、十五中站、漢口火車站等3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10個單線盾構區間貫通,軌道鋪設完成14公里,為全線按期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者們以“開局即決戰”的奮進姿態,在土建收尾階段接連攻克多個關鍵節點,展現出中鐵建設者的硬核實力。每一個節點的突破都凝聚著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每一個捷報的背后都閃耀著技術創新的光芒。
重點工程攻克“硬骨頭” 技術創新護航施工安全
作為全線最深、風險最高的控制性工程,漢口火車站主體結構近期順利封頂。施工團隊引入支撐軸力伺服系統,建立“24小時巡查+信息化日報”機制,運用“時空效應”工序管控法,成功破解軟土地層沉降、地下水滲漏及周邊建筑保護難題,為同類工程提供技術范本。
在汪家墩站-秦園路站區間右線貫通過程中,項目團隊啟用兩臺直徑6.8米的“開拓者號”泥水盾構機,輔以機器人自動監測系統與人工復核雙重保障,實現復雜地層精準穿越;通過U型素墻、三軸攪拌加固及鋼套筒接收“三道保險”,確保盾構接收零風險。
面對十五中站-武昌火車站區間右線隧道與既有4號線隧道最小垂直凈距僅2.2米的“疊拼式”施工挑戰,團隊創新采用“盾構+明挖”組合工藝,運用“毫米級”微擾動控制技術,在保障既有線路安全運營的前提下實現貫通,展現國內軌道交通施工頂尖水平。
地質難題系統性破解 智慧監測降低環境影響
針對十里鋪站-漢鋼站區間溶洞群密集問題,施工方按照“先深后淺、先大后小”原則實施充填加固,并對京廣鐵路鄰近段增設盾構影響區,通過探挖管線、預注漿加固及“克泥效注漿”工藝,將地層擾動降至最低。
四新南路站2號出入口頂管施工中,項目團隊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漿隔離技術,結合地表與地下高密度監測點動態調控頂進參數,同步實施地面水平加固,形成立體化安全防護體系,最終實現零事故貫通。
環線效應凸顯 城市交通網絡再升級
作為公司參與投資的武漢首條地鐵環線,十二號線全長約59.9公里,串聯漢口、武昌、漢陽三鎮核心區,未來將與18條地鐵線路實現26站換乘,全面激活“軌道上的武漢”。目前,中國中鐵管段內20座車站已有19座完成主體結構,19個區間中16個實現雙線貫通;鋪軌工程累計完成38.3公里,占總量的86%;首開段16個站點站內砌體及粗裝修已完工,精裝修全面展開。
隨著關鍵節點接連突破,這條“城市金腰帶”正加速成型,預計投用后將大幅提升軌道交通網絡效能,為超大城市空間格局優化注入新動能。
供稿丨武漢十二號線指揮部
編輯 | 楊 迪
審核丨肖慈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