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門級代步車市場,比亞迪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文|米利暗編|閆如意
文章來源|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我們辦公室近期為數不多的快樂,都是比亞迪給的。
比亞迪車主們自娛自樂的“沒品笑話”,爆燈了。
在他們口中,沃爾沃車語是安全第一,問界車語是遙遙領先,比亞迪的車語是手機尾號。
據說,幾乎每個比亞迪車主都經歷過:
開著比亞迪在路邊等朋友,十分鐘被陌生人拉三次車門,還上車就報手機尾號。
只可惜,直到下車,拉車門的人也只會以為自己是上錯了網約車。
起初看比亞迪段子純當樂子,結果越研究越上頭。
比亞迪,遠比我們想象得,還要“狠”。
師傅,有時間哭不如多跑兩單
網友說,你買比亞迪的一瞬間,就失去了三種權利。
路邊開雙閃的權利、中控放手機支架權利,還有出門穿白襯衣的權利。
好消息是,這年頭國家都不分配工作,但是買了比亞迪你就會擁有一份工作。
有朋友提車的時候讓銷售把他拉進車友會,結果直接進了本地網約車群。
也有車友想跑網約車,但是不知道咋注冊。
網友:買的時候銷售沒教你?那得投訴他。
剛畢業的大學生,家里給買了一輛比亞迪。
網友評論:這買的不是車,是工作。
大家都說,坐進比亞迪的一瞬間,就會血脈覺醒。
但凡提完車能忍住不跑兩單,你就是這個
提完車沒忍住跑了一單的車友,一周的電費都賺回來了。
這才明白,原來BYD的正確解釋,不是Build Your Dream。
而是Build Your DiDi。
開比亞迪衣錦還鄉,村長說你走錯了村莊。
開比亞迪參加同學聚會,保安攔下你說網約車不得入內。
開比亞迪每天接送女朋友,同事還以為女友是富二代,天天打車上下班。
有比亞迪車主自嘲,自己買了一輛漢,現在追女孩都沒那么自信了。
只需輕輕在他耳邊說一句:師傅別難過了。
就能把人徹底整破防。
有網友感嘆說:喜歡你我也不敢提,只因我開比亞迪。
評論區還是沒放過他:
免費送你你不走,一會兒打到我車一分優惠都沒有。
她不走咱們走,師傅尾號4369。
但是比亞迪車主也有自己的驕傲。
邁巴赫都接不走的人,看到比亞迪就走,這就是魅力;
開比亞迪開到高鐵站接朋友,路過的人統統都要抬眼看一眼手機,這就是排面;
比亞迪車主聚會,全城人都打不上車,這就是江湖地位。
此情洗凈,不得不讓人賦詩一首:
秦皇漢武,網約鼻祖。
唐宗宋祖,略顯商務。
有人甚至直接建議比亞迪開一個網約車平臺,不再讓中間商賺差價。
圖源:抖音博主@老李
沒有一個比亞迪車主能笑著走出評論區。
但是也有網友多想一步:網約車紛紛選擇比亞迪,不正是說明比亞迪性價比超高嗎?
二十年前日系車稱霸出租車界的時候,大家不都這么夸?
經過大量駕駛數據認證過的,好開、省油、寬敞、耐造。
事實上,在你玩比亞迪段子的時候,卻不知道它的戰績有多恐怖。
比亞迪的恐怖,你一無所知
前段時間有人祭出了這樣一張圖:
別的車企只是賣車,比亞迪是拐著彎賣車。
在如今的新能源車市場上,比亞迪是當之無愧的銷量王者,業績更是好到“殘暴”。
2024年,比亞迪售出約427萬輛新能源汽車,比第二名特斯拉的兩倍還多,營收高達1070億美元,歷史首次超過特斯拉。
現在,比亞迪已經成長為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汽車公司。
要問比亞迪的成功秘訣,簡單概括就一句話:
極限壓縮成本,打價格戰把友商逼進ICU。
早在二十年前,比亞迪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電池廠商的時候就玩熟了這個套路。
當時的電池界的王者還是日本電池商。他們生產電池成本要4.9美元,比亞迪生產電池成本只要1.3美元。
平時不會覺得省錢重要,亞洲金融危機一來,日本競品紛紛現出原形,瀕臨破產,比亞迪靠著成本控制,一舉走上巔峰,笑納行業霸主之位。
來源:《王傳福傳:比亞迪傳奇》
請一定要記住這個場景。
因為在此后比亞迪的每一場勝仗中,將會反復出現。
2022年王傳福看準了新能源賽道,宣布完全放棄燃油車,all in 新能源汽車制造,比亞迪直接原地飛升。
在屬于電車的時代,比亞迪依然還是成本壓縮狂魔,靠著極致性價比,把市場殺得片甲不留,銷量從2021年的40萬輛暴漲到了2024年的400萬輛。
不多不多,區區十倍罷了。
比亞迪僅僅花了三年的時間,連打多輪價格戰,在入門級代步車領域,甭管是燒油還是燒電的,所有友商都被比亞迪干蒙了。
當比亞迪宣布降價。
別的車企:艸(一種植物),比亞迪降價,我們含淚降價。
比亞迪:大家好,我們的成本又降了,價格再降一次吧。
車企A:我們降價啦!
車企B:我們不降價,但是提高了配置!
比亞迪:我們降價并提高了配置。
其他車企:研究智駕砸了好多錢,要不丐版就不放了吧?
比亞迪:更新21種車型,全部配智駕,智駕平權,人人可享。
其他車企:含淚放。
其他車企:搞價格戰不行啊,只會把行業卷向低利潤,大家都沒活路。
點開比亞迪財報,他們將受到一場史詩級“羞辱”。
比亞迪:降價后我們毛利率又增加了呢。
2024年比亞迪汽車毛利率達到22.3%,而同期理想為19.8%,特斯拉為17.9%。
比亞迪一年掙402億,每天掙1.1億,難道是鬧著玩嗎?
照這種打法,友商不被比亞迪卷進ICU都難。自媒體給比亞迪起的標題,更是一個比一個彪悍:
《比亞迪,抹了友商的脖子》
《比亞迪,給油車判死刑?》
看到這里,你可能跟比亞迪的友商們一樣想問:他們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能把成本壓得這么低?技術更新得這么快?
作為制造業巨子,王傳福曾說過:比亞迪除了玻璃和輪子不生產,其他所有零件都是自己產。
圖源:比亞迪官網
比亞迪給自己打造一套名為“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從買個礦山給電池挖鋰礦,到生產電池、電機、電控、芯片,再到賣車、鋪設充電樁,比亞迪一條龍全部搞定。
如此復雜而龐大的生產鏈條,比亞迪手拿把掐。
順便提一句,很多人都知道比亞迪是汽車大廠,其實比亞迪也是手機大廠。生產手機零部件的收入占比亞迪總營收的1/5,蘋果、華為、小米、三星都是他們的客戶。
作為工業巨獸,比亞迪自給自足有多爽呢?
我們來做個數學題:
假如生產一個零件要給供應商1塊錢的利潤,生產5個零件,你需要付5塊錢,生產5000萬個零件,那就要付5000萬元。
現在,如果你決定去掉中間商賺差價,自己生產400萬輛車(比亞迪2024年銷量)上的1萬個零件,那么你將省下______錢?
答案是:40000000000(別數了,這里有10個0)
這就是比亞迪成功的奧秘。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比亞迪越是坐穩銷冠的位置,他們自產自銷規模化生產零件,省下來的錢就會變得更多,比亞迪的價格優勢就會被進一步擴大,“價格屠夫”的地位,就會越發穩固。
靠這套打法,比亞迪直接把“入門級別的新能源代步車”市場徹底打穿打透了, 徹底走上了為中國甚至全球提供“開得起、用得住”的新能源汽車的道路。
圖源:小紅書博主@西聞LBY
比亞迪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設了30多家工廠,提供了97萬個工作崗位。
雖然比亞迪在互聯網上被叫迪子,但是卻是應屆生眼里的迪爹。2023年校招中,比亞迪為應屆生提供了3.18萬個崗位。
經常有人在網上說,你可以不喜歡比亞迪,但是你不得不感謝比亞迪。
因為“如果不是卷王比亞迪的存在,你現在買的任何一輛車,都會比原來貴3萬-5萬;如果不是比亞迪,其他的新能源品牌也不會這么快把智駕技術放到丐版車上。”
這些話也并不是完全夸張。
比亞迪的崛起和發展都顯示出一種獨屬于中國工程師的實干氣質:不搞花的、不來虛的,埋頭就是干。
做好產品、價格打下來、給產業上下游的人提供工作機會,難道不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嗎?
誰是比亞迪車主?
段子歸段子。
網上的大量段子都是比亞迪車主自娛自樂的玩笑,不少視頻也都是段子演繹,擺拍拼接。
其實網絡冤枉比亞迪了,據統計,比亞迪并不是網約車最多的品牌。
反過來,面對比亞迪海量而殘暴的銷售數據,不妨再問問這個問題:
到底是誰在買比亞迪?
評論區常常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答案只有三個字:普通人。
他們是贍養老人的子女,踏實養家的夫妻,辛苦托舉孩子的父母,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
事實上,大家雖然在網上搞出各種鄙視鏈,但對于普通收入的普通家庭而言,能夠開上一輛十幾萬的代步車,能夠遮風避雨,不再為了生活風雨操勞,已經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性價比對于開豪車的人而言是面子問題,而對于絕大多數踏實工作、生活的人來說則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有人說,不是每個人都能買豪車,自從買了比亞迪,才真正擺脫了地鐵和共享單車的窘迫,有了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交通工具。
而且還是清潔能源,沒有給地球增加負擔。
說實話,寫這篇文章,我們心里也有點打鼓:
一方面可能有人覺得我們在“洗”比亞迪,另一方面,也可能讓比亞迪覺得我們“說得不夠好”。
畢竟如今新能源品牌正爭相沖刺高端,比亞迪也不例外。突破高端,是它眼下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比亞迪能否在高端市場有超出預期的表現,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產品本身的表現。
但至少在入門級代步車市場,比亞迪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對普通人而言,能夠開上一輛十幾萬的代步車,不再為了上班通勤風雨操勞,憑自己的實力載著一家人出門游玩,就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成就。
一款入門級比亞迪是多少人奮斗的起點,又見證了多少人的人生第一次:
駕駛完全屬于自己的車,自由地駛向任何一個地方。
價格屠夫、卷王之王比亞迪的出現,讓更多的普通人,距離這個夢想,更近了一步。
對此,有網友這樣評論道:
當我知道BYD的全稱是Build Your Dream的時候,我突然就理解,并對這個品牌肅然起敬。
本文轉載自【鳳凰WEEKLY】
點擊關注,閱讀更多文章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