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智能駕駛領域安全問題頻發,安徽、江蘇、浙江等多地高速公路紛紛懸掛“關閉輔助駕駛”“慎用智能駕駛”等警示標語。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上發布《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的通告。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有媒體分析認為,這是為一段時間以來“蒙眼狂奔”的智能駕駛輕踩剎車。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通信技術等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許多車企在不斷創新產品。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尚未經過長期市場檢驗的產品質量及其可靠性屢遭質疑。
前段時間,廣東云浮市交警發現一男子在高速上邊開著智能駕駛邊睡覺,且是超速駕駛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事實上,一些司機在開啟智能駕駛后剪指甲、玩手機、睡覺、聽電子書等情景屢屢上演,駕駛人將“智能輔助駕駛”當作“自動駕駛”造成安全隱患甚至引發事故已不是個案。
“廣東交警”發布的視頻截圖
2022年實施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將自動駕駛技術由低到高劃分為L0到L5共6級。當前,我國無人駕駛技術整體尚處于L3級試點階段。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智能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都處于L2級,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輔助作用。換而言之,所謂“輔助駕駛”“智能駕駛”,均不等于真正的“自動駕駛”。
盡管在車輛用戶手冊中,相關概念都有明確標注,但因智駕啟動簡單,消費者很少會打開厚厚一本說明書認真研讀,以致很多消費者對此不甚明晰。車企雖然已經完成告知義務,但車輛行駛關乎生命安全,規范智能駕駛不能僅憑駕駛員“自覺”,車企也不應“圖省事”只交給消費者一本“說明書”就對安全問題“免責”。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車企在新品宣傳時,有意無意混淆自動駕駛分級概念,夸大輔助駕駛性能。“一邊開車一邊開會”“百萬銷量0自燃”“智駕開長途全程很輕松”等在新車上市發布會等場合頻繁出現。加上某些自媒體、營銷號,不負責任地通過“高速開車時蓋被躺平睡覺”“通勤過程中閉眼休息”等內容博流量,暗示“智能駕駛時雙手可以脫離方向盤”。
不謹慎的宣傳語言會誤導消費者,導致部分車主想當然地以為,高階智能駕駛等同于自動駕駛,可以替代駕駛員。此次發布的公告中明確提出,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給智架宣傳降溫,讓消費者真正聚焦產品功能本身。
智能駕駛不是 “炫技”場。保持敬畏心,回歸產品使用屬性,建立系統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才能推動行業從“野蠻生長”向高質量發展。
來源:樊美琪/“人民網評”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