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國科技行業兩大巨頭同步釋放人才吸納信號:騰訊宣布啟動"史上規模最大的校招實習計劃",3年內將新增2.8萬個實習崗位;華為則披露2025年應屆生招聘規模預計突破1萬人,較上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這場堪稱"史詩級"的人才爭奪戰背后,是頭部企業對技術人才的空前渴求,更透露出科技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信號。
作為互聯網行業龍頭,騰訊此次校招實習計劃呈現顯著的技術傾斜特征。根據招聘方案,2025年將率先推出1萬名校招實習生崗位,涵蓋技術、產品、設計等五大類70余種崗位。其中,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游戲引擎開發等前沿技術崗位成為擴招主力,崗位占比突破60%,涉及大模型研發、算法優化、數字內容生產等當下熱門技術領域。這意味著超過6000個實習崗位直接面向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為高校技術人才提供從實習到就業的"直通車道"。
騰訊此次不僅在數量上突破,更強調"加大轉化錄用",雖然具體轉正比例尚未公布,但結合其11萬員工規模與人均102萬元的年用工成本,不難看出對優質技術人才志在必得的決心。從2004年上市時的1108人,到如今超11萬的龐大團隊,騰訊20年間在雇員方面的投入已超7156億元,足見其對人才戰略的持續重視。
相比騰訊的實習儲備策略,華為的應屆生招聘計劃更顯直接有力。2025年擬招聘1萬余名應屆畢業生,這一數字較202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在科技行業普遍控制人力成本的背景下尤為亮眼。招聘崗位集中在AI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硬件技術工程師等60余個技術細分領域,其中芯片設計、鴻蒙系統開發、智能終端硬件等崗位成為招聘重點。
華為同步推出的"未來精英培養計劃"顯示,公司計劃全年投入專項資源培養5000余名高校人才,通過"產學研融合"模式搭建從校園到職場的成長體系。這與華為近年來強化自主技術研發的戰略高度契合——截至2024年底,這家擁有20.8萬名員工的科技巨頭,年內雇員支出達到1678億元,自2010年以來累計雇員支出已超過1.5萬億元,人均年薪酬福利水平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此次招聘計劃中,兩家企業對技術類崗位的集中投入,折射出科技行業對AI、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人才的白熱化競爭。騰訊開放的70余種崗位中,技術類占比達62%,華為60余類崗位里技術崗占比更超70%,均創下近年校招技術崗位比例新高。這種結構性傾斜與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前沿技術研發的人才需求直接相關。
從用工規模看,華為以20.8萬員工總數保持行業領先,騰訊11萬雇員規模緊隨其后,但兩家企業的人才投入力度均堪稱"壕氣":騰訊2024年人均用工成本達102萬元,華為同期人均支出約80.7萬元(以20.8萬人計算),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員工數量在2022-2023年經歷短暫調整后,2024年恢復增長態勢,華為則持續保持穩定擴張,近五年員工規模年均增幅達5%。
在全球科技產業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騰訊華為的集中擴招被視為行業回暖的積極信號。分析指出,兩家企業此次招聘策略既著眼于短期人才儲備,更在于布局長期技術競爭力——騰訊的大模型、游戲引擎,華為的芯片研發、智能終端,均需要持續的人才供給支撐。對于2025屆應屆生及在校大學生而言,技術類崗位的集中釋放無疑是難得的就業機遇,尤其是具備AI算法、云計算、硬件開發等技能的學生,有望獲得頭部企業的優先錄用機會。
隨著兩大巨頭率先啟動招聘旺季,預計互聯網、科技行業將迎來新一輪人才爭奪熱潮。職場專家建議,求職者應聚焦企業核心業務對應的技術領域,提前儲備相關技能,以匹配頭部企業的招聘需求。這場始于春末的"技術人才爭奪戰",或將重塑未來科技行業的人才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