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張儀兩人為其中翹楚。總結起來,蘇秦說服六國君主加入合縱的套路就四個字:捧、借、嚇、解。
△影視劇中的蘇秦。圖片來源: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截圖
第一,捧。在蘇秦說服六國的過程中,蘇秦見面第一件事,就是說好話,內容無非就是夸贊六國勢力雄厚、君主英明神武。人都要面子,而且伸手不打笑臉人。見到蘇秦上來就說好話,自然不好下令趕人走,多少也要讓蘇秦把話說完。
第二,借。蘇秦出山第一站是秦國,只不過秦惠文王剛殺了商鞅,對于這些游說之士比較厭惡。他看在秦國沒機會,于是去了燕國。
蘇秦說服六國的順序分別是,燕、趙、韓、魏、齊、楚。在說服的時候,分別都借用了其他國家的威脅。在說服燕王的時候,借用了趙國、齊國的威脅;在說服趙王、韓王、魏王、楚王時,利用秦國的威脅;在說服齊王的時候也借用了秦國的威脅。
這是給六國創造了需求對抗秦國,以維護國內穩定以及君主自身的權勢。
蘇秦自己并沒有資源,而是通過別人的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先以燕國作為撬動點,讓燕國上他的船,這樣燕國就變成了他的籌碼之一。然后又利用秦國對六國的直接威脅和潛在威脅,加上燕國等之后的國家已經加入了這個聯盟,來撬動其他國家。
△影視劇中的蘇秦。圖片來源:電視劇《大秦帝國》截圖
第三,嚇。捧了君主之后,蘇秦點破了對應國家當前面臨的局勢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當然,這些東西蘇秦能夠看到,六國君主以及他們的大臣也多少能看到,而且肯定是已經有了方略的。蘇秦想要推行自己的謀劃,勢必推翻這些原有方略。那么怎么推翻呢?直接說原有方略不好?那很得罪人。直接說有更好的辦法?六國未必相信。所以,蘇秦要展現極端場景來嚇對方。所謂極端場景,就是延伸六國當前的策略推演,假如繼續這樣做,六國會發展成什么樣。
人對于自己提出的主張,往往都比較樂觀,會主動往好的方面去想。因此,蘇秦就反過來,這其實就是把路帶偏,把事情發展盡量往壞的方面說。不這樣說,蘇秦怎么兜售自己的主張?
第四,解。經過這么一嚇,六國君主也知道了利害。蘇秦就把他的解決方案拋了出來。關鍵是蘇秦提出來的方案,聽起來不但效果好,而且花費還少。因此六國君主也樂得選蘇秦的方案。
實際上,六國在實行蘇秦的合縱策略后,從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19年這14年期間,整個戰國進入一個相對和平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