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4月15日,湖南省新田縣學生在育苗基地開展研學。劉貴雄 鄭時仁 攝
今年,北京、杭州、湖北、廣東等地部分中小學將春假寫入校歷,讓更多的學生有時間接觸自然,與春天來個“約會”。目前,春假仍是部分地區的“季節限定”。春假到底如何安排?“春假休好”背后藏著哪些難題?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現狀 有雙向奔赴,也有“有心無力”
“今年春假3天和‘五一’假期綁定,可以繼續帶著孩子跟著課本去旅行!”浙江省杭州市學生家長王曉燕口中的春假,已經在杭州推行21年,不少家庭利用春假親近自然、外出研學。
“實施春假不僅是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休息調整,更多是希望孩子們走出課堂,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杭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總督學孔永國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除杭州外,全國目前有10個省市的部分學校試點春假制度。在時間安排上,除了將春假和清明、“五一”等法定假期“湊整”連放外,有些地方探索結合傳統節日、地方風俗、氣候特點設置放假時段,多為2至3天。
明媚春光中,有的學生和家長滿懷期待、奔赴約定,但也有部分家長感到“有心無力”。河南省原陽縣小學教師郭瑩坦言,部分家庭缺少合理安排假期的能力,如果增加春假,一些學生可能扎堆去上興趣班,或待在家玩手機。在浙江省的政務平臺上,也有家長留言:“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在上班,安全問題誰來確保?”
探索 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記者梳理政策發現,近年來,相關部門先后出臺意見,明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2020年,教育部在答復相關建議時指出,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前提下,學校放假時間包括春秋假時間由各地、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做出具體安排。
“春假源于20世紀的農事傳統。”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委員、浙江理工大學教授渠長根表示,春假不僅保留了體會節氣、歷法、農業生產等傳統文化的意蘊,也有增進親情友情、促進家庭建設、賦予學生自由的意義。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春假有助于解決學生社會性發展存在缺陷、社會活動合作能力過低等問題。在假期安排上,要以健全學生成長發展為原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把放假的“決策權”交給學校和家庭,避免搞“一刀切”。
在先行試點春假的地區,“一校一策”的做法,既讓學生休息好,也為學生成長提供支點。杭州引導學校利用春假組織學生開展春游、運動會,也有學校結合勞動、法治教育等主題制作實踐菜單。作為紅茶產區,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部分學校組織學生尋春采茶,認識鄉情。
“家長要適度‘后退’,給孩子安排春假的自主權。”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教師阮琳燕認為,要避免陷入“假期充實陷阱”,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變成“另一種任務”,適當留白,才能滋養青少年發展內源性動機。
建議 多方協作,放好春假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龐永輝提出在全國設立“春秋假”的建議,呼吁各地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等措施,確保企事業單位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家長能在放假期間陪伴孩子。
“對于家長確實無法陪伴的學生,我們將提供春假托管服務。”杭州市臨平區第一小學黨委書記龔國建表示,根據杭州市完善春假實施的相關要求,教師們精心設計閱讀、手工、體育等活動,讓學生在安全、愉快的環境中度過假期。據了解,除學校自主組織托管服務,杭州市也有部分城區結合實際,以學校劃片組團或通過少年宮開展托管服務。
春假要“落地”,不僅僅是保障家校“陪伴權”。在儲朝暉看來,要通過春假實現學生社會性發展,除了完善教育評價、轉變家長理念,關鍵在于增加全社會對中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活動的“接受度”,以各自適合的方式接納學生自主參與相關活動。
在具體實施層面,渠長根認為,放好春假可以借鑒“大思政課”建設思路,善用社會大課堂、搭建大資源平臺、拓寬工作格局,例如統籌文博展陳機構、科教平臺等,讓學生在社會探究中沉浸式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9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見習記者 武怡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