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猜測大刺激政策什么時候能來。市場上已經有人蠢蠢欲動,準備好資金,靜等東風。
東風什么時候來,以及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這些事情其實都隱藏在經濟數據里。
政策和經濟的關系,就跟給身體做治療養護一樣。經濟數據良好,那政策干預就少一些。經濟數據表現不好,政策刺激可能會大一些。
今年卻是個特殊的情況,經濟復蘇的基本面和巨大的外部沖擊同時存在。
前兩天,一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出爐,各項經濟數據超預期的好轉。
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長5.4%,不僅超了今年5%的目標,還在去年一季度本身高基數的基礎上再創了新高。
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各有各的不俗。
受貿易戰預期的影響,今年一季度出現了搶出口的現象。3月的出口增速超預期的達到了12.4%,一季度出口總額以美元計價為8536.7億元,同比增長5.8%,遠超去年一季度1.5%的增速。外需的提前爆發,支撐了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數據。
投資的表現,也比往年好很多。今年1-3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而投資的三大項里,基建投資同比增長了11.5%,竟然達到了雙位數的增長。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了9.1%,依然維持在高增速的區間里。一直被稱為拖后腿的房地產,這次拖后腿的幅度變小了。房地產的開發投資同比降了9.9%,商品房的銷售額同比同比-2.1,看著是下滑了,但是相比較去年的-17.1%,縮減了太多。
代表消費的社零數據也不錯,3月的社零總額同比增長了5.9%,一季度社零總額同比增長了4.6%。受益于以舊換新的政策,耐用消費品如家用電器、通訊用品有了比較大的增加。
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雖然沒有特別亮眼,但是表現也都可圈可點。
總之,不管是什么樣的空派,都不能挑出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的毛病。不管是從投資、消費還是出口,所有經濟的支撐項都在說明一個問題——
經濟確實已經走在了復蘇的路上。
雖然復蘇的動能并不算太強,但是復蘇向上的趨勢明確了。如果沒有4月的關稅戰這一出,那二季度經濟大概率還會沿著復蘇的態勢向上。
這就是今年經濟的復雜之處。
宏觀經濟是踏上了在復蘇的道路。這個復蘇來之不易,是我們吃了幾年的苦,熬了幾年的累,經歷過產業的出清金融的去杠桿換來的。
但是在剛剛踏上復蘇的路上,就遭遇到了4月的關稅戰。二季度的經濟肯定是要受到關稅戰的影響。
至于影響多少,這個要看4月份的經濟數據出來之后才能定奪。
那現在的情況就是經濟復蘇的基本面遇到關稅戰這個外部的狂風暴雨,那這時就需要政策這只有形的手來給予強有力的支撐。
這也是市場一直在等大刺激的基本邏輯。
但是坦白來說,二季度未必會有政策大刺激的出臺。
我們要明白什么叫政策大刺激。政策大刺激不是簡單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的財政政策,而是針對當前經濟遇到的問題去對癥下藥,下什么藥,下多大的量,這些都跟實際經濟遇到的問題,經濟數據的強弱很有關系。
為什么我說二季度未必會有政策大刺激呢?
有內外兩個原因。
內部的原因在于經濟數據的顯現上。
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很好,在四月份經濟數據未出來之前,沒有辦法用數據評估出來關稅戰對實體經濟造成具體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這一輪的關稅戰和2018年不一樣,博弈力度更強,商品覆蓋面更大。我們只能模糊的感覺到會對出口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影響的力度有多大,如何傳導到內需,對內需的負向拖累有多強都沒法具體確定。
這些只能等待4月份的各項數據出現之后,才能看到一點點端倪。
而且一季度數據的好轉,顯示出來經濟基本面的韌性依然是十足。政策的出臺要考慮各方的因素,既不能過量,也要有力支撐,就需要在有數據支撐的時刻才有。
外部的原因在于這輪關稅戰的博弈剛剛開始。
這輪關稅戰的復雜和變化程度遠超以往。現在對岸的出招是一天好幾個樣。特朗普的出招不具有可預測性。
現在的重點是如何在全球格局的大博弈之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們應該能看到,雙方的貿易談判還沒有開始,而我們這邊也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在特朗普90天的暫停關稅時間內,關于關稅的各項協議都沒辦法確定下來。也就是說,未來的三個月是外部博弈的不確定性,疊加全球金融市場的震蕩。
在所有事情充滿不確性的時刻,不適合搞確定性的大規模刺激。
基于以上的判斷,我認為二季度不會有更大規模的刺激。
而二季度對于經濟的支撐,可能會在貨幣政策,而不在大規模的財政政策。
央媽一直在強調擇時擇機降準降息。很多人都在猜測央媽的這個時和機到底指的什么時刻。
這個時機大概會有兩個。
一個是外部帶來的時機。比如美聯儲為了拯救美債的流動性,選擇在二季度降了息,那央媽有了降息的空間,也會適時進行降準降息。
另一個是內部需求帶來的時機。比如國內金融市場出現了流動性的緊缺,需要央媽向市場釋放流動性,那為了支撐金融市場流動性,央媽擇時進行降準降息。
這兩個時機不管是哪個,二季度大概會有央媽的一次擇時。
而至于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可能二季度不會有。二季度可能有的財政刺激,大概率還是延續今年兩會現有的財政刺激進行延續。
今年已經確定的財政刺激已經是不小的力度了。
4%的赤字率,5.66萬億的赤字規模,比去年多了1.6萬億。
1.3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比去年多了3000億。
4.4萬億的地方專項債,比去年提高了5000億。
5000億的特別國債支持國有銀行補充資本金,還有5000億的央企專項債。
以上的財政刺激規模是在考慮面對關稅沖擊時做的額外補充。就像知道明天要下雨,提前準備好雨傘一樣,今年的春天已經做了財政刺激的預留。
那在現有的財政刺激未使用完畢之前,應該不會有新的大規模的額外財政刺激。
可能會讓等待二季度大刺激的朋友失望了。
那什么時候可能會有大刺激呢?可能會在三季度,在下半年。
那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在資產端就要注意和政策保持同步,二季度的大A仍然存在一些風險,入場時還是需要謹慎小心。
我們也會持續跟蹤未來的政策變化,未來政策會怎么走,出臺之后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解讀。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