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不少小伙伴 已經在準備露營裝備,摩拳擦掌準備出門露營了。 在 天氣晴好的周末或節假日, 你有沒有發現公園草坪上, 密密麻麻的帳篷?
4月18日,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發布 帳篷區使用須知:5月1日起,禁止搭設帶有風繩和需要地釘固定的天幕、帳篷↓
圖片來源:上海世博文化公園
世博文化公園的大草坪和樹林下的空間,是不少市民游客搭帳篷最青睞的地方。
不過近年來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人吐槽過帳篷天幕。一頂天幕四周都需要使用插入綠地內的斜拉風繩來固定,稍小一些的天幕四周有8根斜拉風繩,大一些的則超過10根,能向四周延伸三四米。
這些風繩大多為暗色系且非常纖細,在草地上顯得十分“隱形”,在帳篷天幕密集的區域,草地上看似有可供通行的空間,但實際上風繩相互交織無處下腳,稍不留神就容易被絆到。
2023年就發生過
讓人觸目驚心的案例
一個天氣晴好的下午,杭州一對父母帶著6歲的孩子去家附近的公園扎帳篷露營野餐,沒想到孩子在草地上玩鬧奔跑時,不小心被固定帳篷用的繩索絆倒,固定繩索的地釘隨之彈起,長釘直接扎入了孩子腰部。
12厘米長的地釘,約一半插入孩子體內。但幸運的是,經檢查,地釘扎入位置比較偏,沒有豎著深插傷及重要內臟。
經急診手術,醫生順利取出地釘,并清理污染傷口。后續,孩子被轉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療,還需觀察傷口及全身感染情況。
還有人曾表示, 自己被絆得 摔了 “五體投地”的一跤, 右腳踝正面也被深深勒到。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
還有人認為, 天幕的風繩太不顯眼, 地釘不打到底, 如果摔倒磕到頭后果不堪設想。
上海另一個“露營頂流”——共青森林公園, 自2021年7月免費開放以來, 每逢天氣晴好的周末和節假日, 就會出現一天數萬人的大客流。
園方曾做過統計,一天最多搭了1100頂帳篷,200-300頂天幕。
據此前報道,為確保游玩安全, 公園保安在巡邏過程中, 若發現未系警示標識的天幕, 會對游客進行提醒。 如果游客沒有醒目的物品可作標識, 保安會贈送紅絲帶, 同時會幫助游客將 露頭的地釘打入地下。
共青森林公園
“露營熱”于近兩年才開始風靡
上海的相關規范文件
也是逐步應對出臺的
其中尚未預料到
大尺寸天幕的流行
記者翻閱了本市2022年底出臺的《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以及2023年出臺的《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細則》兩份規范文件,其中僅有“原則上帳篷應搭建在草坪區四周,中間留出中心活動區”“引導天幕集中搭建”等要求。顯然,按照這些文件,露營區搭建天幕是允許的。
不過在公園綠地, 這種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間里, 扎堆的天幕帶來的 安全隱患不容小覷, 相關的管理規定亟待完善。
新江灣城公園內的一塊草坪上
五顏六色密密麻麻的帳篷和天幕看不到頭
客觀來看,禁止天幕
的確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
國內不少知名公園的管理辦法中
也已對天幕作出了禁止規定
如杭州的網紅公園運河亞運公園
對露營活動明確“禁止使用
帶地釘、風繩的帳篷或天幕,
如果搭建,工作人員會勸退”
深圳前海公園
日前發布了“五一帳篷指南”
其中指出“天幕和吊床不建議使用,
因其可能破壞環境且存在隱患”
圖片來源:杭州運河亞運公園
不過比起一禁了之
更多市民傾向于
對帳篷和天幕的尺寸進行限制
有市民建議帳篷只能是
占地面積不超過5平方米的
中小型家用帳篷
而若要搭建天幕
只能使用那種與帳篷連為一體、
搭設在帳篷口的小型天幕
近日,上海公園管理部門
也已注意到了公園露營區
出現的矛盾及市民的建議
記者多方求證得知
今年,《上海市公園管理條例》即將修訂
市公園事務管理中心
目前正在開展相關調研
并計劃在相關法規修訂中
增補針對性的規范措施
圖片來源:周到上海
此外還有不少市民指出
現有的指引和細則中明確
公園露營區要做到
“風繩上懸掛警示標志”
這也是減少安全隱患的一大措施
但鮮有公園能夠落實這一條
市民們表示
普陀區的半馬蘇河公園
為游客提供了免費的三角旗標志
用于掛在風繩上
這一做法也值得推廣借鑒
對于公園綠地露營
你怎么看?
來源| 新聞晨報綜合微觀上海、橙柿互動、上觀新聞、此前報道
▼今日推薦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