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西林縣馬蚌鎮羅北村使用植保無人機對果園進行病蟲害防治。李世華攝
近日,記者在廣西貴牧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智慧養豬場看到,智能飼喂系統、自動機械通風降溫和溫控系統等數字化設備一應俱全,實現智能感知收集數據、精準飼喂、自動盤點估重、自動識別巡檢預警,形成育肥豬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育肥豬生產方式。
這是廣西首家智慧型育肥豬場,生豬存欄量12000頭,年出欄量24000頭,年產值達4800萬元。“數字化養殖模式減少85%人力成本,單頭毛利提升24.4%以上。”廣西貴牧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藝說。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廣西在全國率先打造畜牧獸醫智慧監管服務平臺,打通多個畜牧管理系統,貫穿畜牧業從養殖到銷售各個環節,為行業監管采集科學準確的數據,實現畜禽養殖全過程可追溯。目前,該平臺已在廣西大部分地區推廣應用,實現從生豬養殖、檢疫、流通、屠宰、消費等全流程信息化貫通。
近年來,廣西聚焦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引導農業生產逐步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目前,廣西農業農村廳堅持以“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發展,構建4大類39小類農業專項數據資源庫,建成從地頭到餐桌全鏈條的農業專項數據資源庫。
在種植領域,廣西大力推進設施種植數字化,制定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實施方案,編制設施蔬菜基地建設規范,通過設施農業大棚數字化改造和智慧服務管理平臺建設,將現代信息技術賦能農業生產。
在橫州市中華茉莉園,種植智慧化管控設備實時輔助觀測茉莉花生長情況。在采摘季節時,高清AI相機根據茉莉花的開放程度和顏色,捕捉可采摘的朵數,上傳照片到系統,結合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和產量測算模型進行統計分析,可預估當日地塊總產量。此外,在茉莉花種植端,橫州市通過實施茉莉花種植面積遙感監測項目,對全市茉莉花的實際種植面積進行精確度達到1米的監測識別,實現茉莉花產量動態監測,為產業規劃提供決策參考。
“在數字化驅動下,橫州市年產茉莉鮮花總產量突破11萬噸,茉莉花產業年總產值超百億元。2024年,橫州茉莉花(茶)再登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綜合品牌價值達224.13億元。”橫州市副市長蒙柯宇說。
在海洋捕撈業及漁港經濟區建設領域,廣西應用北斗通信技術終端,建成覆蓋1個自治區級、3個市級、8個縣級通信指揮中心和超過2300臺北斗衛星通信船載終端的廣西海洋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實現漁船位置全天候、全海域實時查詢和“一鍵報警”。同時,廣西還建設智慧漁港(南澫、企沙和電建漁港)、全區漁港視頻監控接入系統、漁船射頻身份識別系統、漁民之家等重點項目,提升漁業應急處置能力,保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為實現農機管理精準化,廣西在去年12月27日上線農機信息化管理平臺。目前,平臺已覆蓋農機北斗終端8525臺。依托該平臺,廣西農業農村部門可對全區農機作業、農機在線情況及數據進行統計和監控,通過整合多源農機實時狀態信息和機械化作業大數據,形成農機綜合態勢可視化的“一張圖”和農機信息數字化的“一張表”。
平臺還整合農機購置補貼系統、農機安全監督系統、農機試驗鑒定信息化平臺、糖料蔗作業補貼子系統、農機項目管理子系統等業務系統數據,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截至去年12月,累計監控的農機總數為1.43萬臺,農機作業軌跡達100萬條,農機作業面積超1000萬畝。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靈山縣奶水牛、玉林市福綿區肉禽、賀州市八步區蔬菜、扶綏縣奶牛、蒼梧縣茶葉、防城港市防城區金鯧魚6個產業項目獲批創建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4家企業獲得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認定,累計認定自治區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02個。(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