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一個權威的考官,又像是弱小無助的考生。
這句話用來形容青春期的孩子,再合適不過。
面對父母的高要求與高期待,面對父母日復一日的苦口婆心和說教,孩子會很煩,本能的想要抗拒,也會故意擺爛給父母看。
他們可能會日夜顛倒,也會沉迷游戲中,對學習不思進取,他們總說:
明天我就好好學習,認真讀書;
下次我一定會考出好成績;
你就相信我一次,我肯定能做到。
但話說得漂亮的孩子,行動力卻超級弱。一次次試探父母的底線,一次次敷衍父母,一次次說話不算數。
有些孩子會提出各種物質要求,比如買卡片,周邊或游戲充值等,父母不答應就會要挾父母不上學了,不學習了,不寫作業了,埋怨父母不愛自己。
家長沒有辦法,迫于壓力怕孩子擺爛,也怕孩子難過,就只能被迫答應和滿足孩子。
可是家長即便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家長內心也是很氣憤的,覺得孩子不懂事,做事情太得寸進尺,總是拿捏父母的軟肋。
可是生氣歸生氣,卻拗不過孩子,也怕傷了孩子的心,父母太心疼孩子,只能順著孩子。
被順著次數太多的孩子,慢慢就能精準拿捏著父母,一次次滿足自己的要求,慢慢的也將父母不放在眼里了。
因為父母一句話說不對,就會把孩子惹毛,孩子動不動發脾氣,情緒失控,鬧個天翻地覆。
這樣的感覺太讓父母心累了,只能忍著火氣,小心翼翼的看孩子臉色,生怕一句話說不對,讓孩子再大鬧一場。
父母被孩子逼得想管不敢管,想問學習不敢問,一問就會發生沖突和矛盾。
可是父母的忍氣吞聲,并不能換來孩子的省心和自律。相反孩子覺察到父母的軟肋之后,反而一不順心就對父母大吼小叫,父母卑微和氣憤到心塞。
但孩子卻還說著刺耳的話:
我就是故意氣你的,你打死我呀!
整天給誰甩臉色呢,不想看到我就直說;
你別那么虛偽,你不就是后悔生了我,你不想看到我,我還不想看到你呢!
真如一句歌詞所言:
你還要我怎樣?要怎樣?
家長每一次期待都落空,每一次相信都被孩子粉碎,每一次等待都變成了失望。
孩子說得再好,保證得再徹底,最終還是完全不行動。
別怪孩子說話不算話,怪只怪父母之前對孩子溺愛太深,包辦太多,管得太嚴,讓孩子獲得的獨立機會太少,根本沒有承擔責任的意識與能力。
家長失望,孩子內疚。父母生氣孩子,孩子怨懟父母。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原本就沒有自律,也沒有想要學習之心,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順嘴答應了。
更多只是不想聽到父母嘮叨,不想看到父母一臉的失望,不得不給父母先給個定心丸高興一下,先來個緩兵之計。
而答應的那一刻,孩子只不過是隨便說說,而父母是真的相信了。
長此以往,父母不敢相信,孩子也不敢再承諾。親子關系之間的信任幾乎被消耗得所剩無幾。
各自悲傷,各自不理解,各自怨懟。
其實不能全怪孩子擺爛和說話不算話,也怪父母之前對孩子保護太好,照顧太多,呵護得太全面了,以至于讓孩子養成了遇事就甩鍋,遇到問題就躲避的習慣。
再加上在父母的高要求與高標準的投射之下,孩子對自我的要求也很高。
又懶又心氣高又吃不了苦的孩子,是無法承擔責任,也沒能力解決問題的。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機會去試錯,遇事遇坎都被父母提前掃雷了。
父母眼里孩子的不懂事和不學習,都是長期的包辦與過度關注導致的。
在孩子長達十幾年的人生歷程中,父母因為害怕孩子跌跟頭,事無巨細的包辦,大事小事都參與,層層疊疊的干預。
而離開了父母包辦的溫床后,孩子的自生長能力并沒有長出來,面對困難,面對問題,孩子只能逃跑,只會躲避。
這是父母包辦和溺愛的反噬,也是太愛孩子和過度干預孩子的負向呈現。
父母學會放手之時,就是孩子的自立之日,越早放手,課題分離,孩子越能及早回頭,早日上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