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三月二十二日,是非常重要的彌陀節,彌陀節是佛教文化傳統節日之一,是紀念釋迦牟尼佛涅槃日的日子。 這一天,信眾們會到佛寺里燒香拜佛,慶祝節日。 人們還會在這一天吃素,民間還有三月二十二吃餑餑”的傳統食俗。古代民間人們認為,三月二十二這天有惡鬼出沒,會搗亂吃人,只要吃飽了,就不會受惡鬼傷害。今天農歷三月二十二,記得“吃三樣,做一事”習俗,平安健康事事順!
一、吃三樣
1、吃餑餑
在民間傳統食俗文化中,有“三月二十二吃餑餑”的傳統說法。餑餑也叫花饃,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食品,其寓意豐富多彩。餑餑象征著吉祥如意,寓意著五谷豐登。古代人們認為花卉是天地精華的凝聚,具有辟邪驅災、祈福納祥的作用。用面粉制作成花卉形狀的饃,就寓意著吉祥如意、幸福美滿。人們在制作餑餑時,常常會將各種花卉和五谷相結合,寓意著五谷豐登、生活美滿。
食材:面粉,紅棗,酵母粉。
做法:1、酵母粉加水拌勻加入面粉和成硬一些的面團,靜置發酵。紅棗稍微用水汆燙撈起,切開。2、發酵的面團用手使勁揉大約30分鐘,揪成小劑子,揉光成饅頭的樣子。3、用兩個手指揪起一小塊面來穿透出一個小孔,把紅棗蔥洞里穿過。這樣就可以了,二次發酵約30分鐘。4、鍋里放水蒸大約30分鐘即可出鍋。
2、吃羅漢齋
羅漢齋又叫羅漢菜,原是佛門名齋,是一道廣東地方素菜,羅漢齋以十八種鮮香原料精心烹制而成,具有咸鮮、清香、淡雅的特色,還有多種營養功效,是素菜中之上品。
食材:香菇(80g)、口蘑(60g)、荷蘭豆(300g)、木耳(80g)、西芹(60g)、青筍(80g)、青椒(20g)。
做法:1、鍋中少許油,下入姜片炒香。2、放入杏鮑菇、胡蘿卜翻炒后,加入香菇、木耳。3、炒至焦黃,加入適量水,加入蠔油,醬油調味。4、放入腐竹、木耳,加蓋燜煮兩三分鐘,放入荷蘭豆翻炒。5、將鍋中菜撥至一邊,放入粉絲,加入生抽,少許白糖提鮮。6、加胡椒粉出鍋,美味好吃的羅漢齋。
3、豆渣餅
豆渣餅也叫素肉餅,總是抵抗不了豆渣餅的味道,總覺得有一股肉香,或許曾經我們都會忽略它的價值,但是它不論從營養,從味道上來說都是無法替代,所以希望看到的小伙伴們,一定要試試這個豆渣餅。
食材:豆渣、雞蛋、鹽、胡椒粉、糖、雞精、香腸、蔥花、面粉、水、植物油
做法:1、用過濾網把豆渣過濾出來,越細膩越好,過濾完的豆渣放入碗里。2、打入一個雞蛋,倒入香腸沫,蔥花,鹽,雞精,糖,面粉,胡椒粉,植物油,水。3、充分地攪拌均勻,如果豆渣多,就多加點面粉,不然煎不成型。4、鍋里倒入適量的植物油,勺一勺豆渣糊攤成一個餅。5、煎至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外脆里軟的口感。6、豆渣配豆花,咸香四溢。
二、做一事:放河燈
農歷三月二十二日還是黃河“河神的誕辰日”,也稱“河神誕”。相傳在很久以前,黃河經常泛濫,有一個地方官為了堵住黃河決堤口而犧牲,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封他為河神。人們為了祈求村莊不被河水浸淹沒、以及家人的平安,在河神誕有放河燈的傳統習俗,寓意著“放明燈,指明路”,平安幸福永相隨!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