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溫州4月19日電(周健 戴婧)眼下,在一個坐落于海拔3500米高原深處的縫紉工坊內,縫紉機聲“噠噠”作響,訴說著一段“家門口”致富的故事。
這是浙江溫州鹿城區駐四川省壤塘縣工作隊參與推動援建的縫紉“共富工坊”。2018年起,壤塘縣通過開展縫紉技能培訓、成立云端縫紉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途徑,幫助村民實現靈活就業。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后,浙江駐阿壩州幫扶工作隊立足當地縫紉合作社發展需求,引入“共富工坊”模式,搭建云端縫紉工坊,構建“企業送單、工坊派單、農戶接單”的運營機制。
2025年,四川壤塘,縫紉“共富工坊”。 (鹿城區官方 供圖)
然而,受高原特殊地理條件制約,工坊面臨著物流成本高、交通不便等現實難題,訂單量難以拓展。對此,鹿城區幫扶工作隊整合浙江援建經費和社會捐助資金,成功為工坊爭取到壤塘全縣中小學生1.1萬套校服、節慶帳篷等訂單,并與汶川等地工坊建立訂單共享機制,著力助推云端縫紉工坊駛入發展“快車道”。
隨著訂單量日益增長,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農牧民選擇返鄉就業,脫貧戶羅青就是其中一員。“聽說家鄉的縫紉工坊發展得很好,我就回來了。”羅青說,如今在訂單高峰期,她日均能完成45條褲子加工,日收入可達675元。
與此同時,為支持工坊持續發展,鹿城區駐壤塘縣工作隊多管齊下,不僅為就業援建車間給予經費補助,還在在建的浙川文化產業園中專門開辟建設工坊新場地。數據統計,2025年以來,工坊訂單量已達300余萬元,“云端經濟”正展現強勁活力。
山海攜手,共赴云程。自結對以來,鹿壤兩地攜手從對口幫扶邁向深度協作。譬如,兩地聚焦產業合作、消費協作、人才交流等重點領域,成功落地壤塘(溫州)非遺館,《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和四川省壤塘縣東西部協作案例》獲評“第五屆全球最佳減貧案例”,幫扶質效不斷深化。
鹿城區駐壤塘縣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作隊下一步計劃在九寨溝、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等流量高地打造集展銷、體驗、研學于一體的非遺展銷館,推動唐卡等非遺藝術品向年輕化、時尚化轉型。同時,鼓勵鹿城企業投資建設各具特色的壤巴拉非遺館,進一步助推壤塘非遺、共富工坊“走出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