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4月19日電(林波)“鄉村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創作的精神原鄉。”近日,中國仙俠代表作家、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管平潮接受專訪時表示,他曾多次深入浙江的鄉村,如麗水、臨安等地,那里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成了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管平潮,本名張鳳翔,他自幼喜歡看《聊齋》《蜀山》,追慕中國傳統神話,其代表作有《仙劍奇俠傳》《仙劍問情》《九州牧云錄》等。
“我是在鄉村長大的孩子,現在也時不時夢到童年時的家鄉。”在管平潮的筆下,鄉村不僅僅是家那么簡單,更是文學創作的豐厚母體土壤。
管平潮在浙江余村。 (受訪者供圖)
他的筆名“平潮”來源于其家鄉“平潮鎮”,也是他對家鄉的致敬。
“我雖然不是專職鄉村題材創作者,但鄉村給予我諸多創作靈感。”他以近年創作的作品《劍俠最少年》為例,書中一位俠義少年的靈感就來源于他在臨安指南村觀賞紅葉的經歷,“村中紅葉如火燃燒的感覺,與書中少年熱烈綻放的俠義精神不謀而合”。
管平潮拍攝的浙江指南村紅葉。 (受訪者供圖)
管平潮還向作者分享了他此前走進臺州路橋一鄉村的一次經歷。彼時,他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館中聽蘇州評彈,并觀看浙江地方劇種演繹,“如此古色古香的場地內,竟然有一條刷了棗紅色漆的煤氣管道”。
這一“新老結合”的細節讓他感慨萬千,如果沒有親眼所見,他無論如何也編不出這樣的情節。
正是這樣的親身體驗,讓管平潮深刻體會到鄉村之美對于文學創作的滋養。
近日,他參加了“浙版·全民閱讀大篷車”活動,走進麗水市縉云縣湖川村等地,在將網絡文學帶進鄉村的同時,也在鄉村收獲創作靈感。
“我是學理工科的,為什么從‘工’轉‘文’?正是鄉村閱讀成就了如今的我。”管平潮表示,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交響樂章中,網絡文學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鄉村與都市的橋梁,他也在考慮呼吁成立“網絡作家鄉村閱讀公益聯盟”,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貢獻作家群體的力量。
此前,他曾多次來到被譽為“浙江綠谷”的麗水。在他的眼中,麗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孕育了劍瓷文化、畬族風情、廊橋史詩,這些都將成為他們采風創作的珍貴素材。
他笑著舉例說,甌江帆影可以化作修仙者的云舟,青田石雕可以變身成秘境中的法寶,“用網言網語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地域文化‘動’起來”。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破圈,加速了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管平潮也在思考網文如何不被AI替代。
“真人寫作者的優勢在于能夠親身體驗、深入生活,從而獲取第一手資料。”在他看來,AI可以基于二手資料進行創作,但真人寫作者更擅長從一手資料中獲取靈感。
他直言,鄉村不僅是作家創作的靈感源泉,讓作品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讀者,更是他們與AI競爭的重要底氣。
管平潮認為,網絡文學與鄉村文化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奔赴的關系。一方面,鄉村為網絡文學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源泉;另一方面,網絡文學也通過其獨特的傳播方式,讓鄉村文化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和傳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不僅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創作的靈感寶庫。”管平潮說,他將繼續用自己的筆觸,書寫鄉村的美麗與變遷,讓更多人感受到鄉村文化的魅力與力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