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發布新關稅政策單挑全世界,4月9日又對75個“服軟國家”暫停高額關稅90天高掛免戰牌。隨后對中國加征125%的關稅,最終加碼到145%,接著在4月15日,又對中國組裝電子產品實行關稅豁免。
短短十幾天,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可謂把“川劇變臉”玩了個遍。
而這一次“變臉”以后,他還氣勢洶洶地向全世界宣布,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豁免只是暫時的,他的終極目標可是“讓美國重新偉大”的星辰大海。
(特朗普想讓美國重新偉大)
但不得不說,“川大統領”的這番表態,著實讓美國媒體愁上眉頭。
特朗普妄圖靠著關稅在貿易戰中施壓逼中國就范,可自從2018年特朗普挑起貿易交鋒以來,中國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了整整六年。
包括了CNN在內的眾多媒體就沮喪的表示,美國若是執迷不悟,這場貿易戰的結果,肯定是必敗無疑。
(特朗普)
“川劇變臉”后的脆弱性
在一系列比抖音尬劇反轉還要生硬的戲劇性轉折之后,是個人都會對“川大統領”的“川劇變臉”感到絕望。
而特朗普之所以如此頻繁地朝令夕改,完全是在于美國經濟的三大決定性矛盾。
(美國經濟陷入了蕭條)
第一大結構性矛盾: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川大統領”之所以如此想要遏制中國,完全在于想要以此削弱中國的制造業實力,并以此促進本國的制造業回流,重振美國國內的工業水平。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讓“川大統領”對外打出的每一發子彈,都成為了扎在美國人自己身上的回旋鏢。
就比如這次被“川大統領”豁免的電子設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美國高新企業的輕資產商戰策略,大量關鍵零部件的生產都轉移到了海外。
美國本土雖然擁有先進的技術研發能力,但在大規模、高效的生產制造環節卻嚴重缺失,結果就導致了美國國內生活需要的電子設備,高新企業賴以維持的電子元件,在失去了中國進口產品以后,被迫面臨停擺,特朗普也就因此被迫對這部分產品進行了豁免。
這種“加稅-崩潰-豁免”的循環,恰似在自家經濟動脈上反復扎針放血。
對于美國的高科技產業來說,他們有很多致命的罩門,被中國牢牢地掌控。除了前文提到的產品依賴外,供應鏈原料也是一個問題。
就比如稀土,美國國內的稀土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必須依賴進口。而全世界絕大部分稀土,都掌握在中國的手里。
例如,醫療行業,據了解,美國目前的核磁共振設備的關鍵超導材料70%來自江西贛州稀土礦區。
一旦中國啟動稀土出口管制,那么很多醫療企業庫存僅能維持47天生產。
從這個角度進行考慮,對中國加稅等同于對美國醫療體系宣戰。
(核磁共振設備)
第二大結構性矛盾:國內利益集團的掣肘
既然聊到了產業,那么那些涉及產業的利益集團,就會成為特朗普振興產業的一大阻礙。
以農業領域為例,美國作為農業大國,但美國農民長期依賴出口海外市場來消化大量農產品,海外出口已成為美國農業經濟收入來源的一大支柱,尤其是中國市場,
一旦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美國農民的收入將遭受重創。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讓農業利益集團對特朗普的政策怨聲載道。
(美國農民)
除了農業,制造業和零售業也深受其害。許多美國企業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關稅政策導致成本上升,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引發物價上漲。
零售商們不得不面對庫存積壓和利潤下滑的困境,紛紛游說政府調整關稅政策。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后,2025年4月15日,五家小企業聯名對“川大統領”發起了訴訟,“川大統領”在應對中國的反制的同時,還要面臨曠日持久的官司訴訟。
(特朗普還要面臨訴訟)
第三大結構性矛盾:盟友關系
而2025年4月9日對75國的“關稅赦免”,看似是政策調整,實則是脅迫盟友站隊的政治交易。
但卻適得其反,此前加拿大方面就曾明確指出“美加傳統關系已經結束”,美國人明晃晃地收盟友保護費,敲盟友竹杠,結果收米一時爽,收到后面盟友關系徹底進了火葬場。
(特朗普的所作所為讓很多盟友不爽)
中國的應對之道
而以上三點,這還只是美國本身政策的脆弱性
如果聯系到中國的六年準備,在中國的反制拳頭面前,美國甚至會更加不堪一擊。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后,中國迅速采取了反擊措施。不僅將對美關稅從34%提升至125%,還將11家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16家美國公司實施出口管制,并對七種稀土礦物實施出口限制,一度打的美國疲于奔命。
(中國的稀土礦)
而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出手,完全打到了美國的七寸之上。
畢竟,在經濟上,中國通過“雙循環”戰略大力發展內需市場,逐步降低了對美出口的依存度。
據相關互聯網資料顯示,通過“國內大循環”戰略,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8年的38.1萬億增至2025年的68.9萬億,對美出口占比從19%壓縮至11.7%。
(中國的國內消費市場非常旺盛)
而在供應鏈和生產領域,中國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供應鏈韌性的概念,而這個概念,也成為了中國應對美國技術封鎖的不二法寶。
以中美之間廣泛深入合作的電子產品為例,據了解,深圳 - 東莞電子產業帶已實現“24小時斷鏈自愈”能力——任何單一部件斷供,都能在珠江三角洲300公里半徑內找到替代方案。
(中國的電子元件)
與此同時,中國也開始了數字貨幣革命,中國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與多個國家的實時跨境結算,重塑了傳統SWIFT體系下的貿易結算規則。
甚至,中國還在不斷地加強科技創新。伴隨著無人機、智能AI、機器人、芯片等高新科技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中國早已掌握了精準狙擊美國科技封鎖的絕佳武器。
單純從以上三點考慮,中國早已有了足夠的底氣,面對美國的貿易戰爭,而對比美國在這場戰爭中驚慌失措的表現,戰爭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參考資料: 1、環球時報《CNN:美國政府心虛了!》 2、澎湃新聞《"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3、金融界《白宮官員澄清:美國對華關稅實際達145%》 4、新浪財經《對中國組裝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只是暫時!特朗普:必須堅持美國制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