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地干旱已至極限,廣西成干旱中心
進入4月以來,南方不少地方的干旱問題持續升級,不僅沒有緩解的跡象,反而呈現出擴張趨勢。數據顯示,目前已經在我國中東部形成了多個干旱中心,包括陜西南部、京津冀一帶、長三角地區、湖南東部和廣西大部。其中,廣西的干旱程度最為嚴重,堪稱全國最“干”的地方。
從時間跨度來看,廣西的干旱并不是短期現象,實際上從去年秋季開始,降水就明顯偏少,接著整個冬季也沒能補水,春季又繼續干下去,這種“秋冬春連旱”的情況在氣象上屬于極端異常。目前廣西大部地區已經處于“特旱”等級,尤其是中西部一帶的降水量更是少得驚人。以南寧為例,截至目前南寧今年降雨量只有45毫米、僅為常年同期平均值的26%,降雨量已經低至可比西北城市烏魯木齊,甚至還有不如的情況。廣東西部的干旱也持續發展,在氣象干旱圖上,深紅色的特旱區越來越大,旱象愈發明顯。
這波旱情影響的范圍不小,像湖南東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水缺失。這對春耕、用水和生態環境都造成了一定壓力。面對這樣的情況,人們最關心的就是:雨到底什么時候來?能不能下一場解渴的大雨?
二、北方迎來及時雨,南方濕度漸增雨水蓄勢待發
在持續干旱的背景下,4月18日的冷暖空氣交鋒給北方帶來了一場難得的春雨。北京上空當天形成了一條狹窄卻實力不俗的雨帶。雖然延慶、懷柔和密云北部等少數地區略微漏雨,但市區大部卻實打實地下了中到大雨。
數據顯示,北京南郊降水達到19毫米,主城區普遍在25毫米左右,而北京4月的月平均降水量也不過23.5毫米。這也意味著,短短一天時間,就把一個月的雨量打包下完了。對于正處于春季干旱期的華北而言,這樣的“及時雨”可謂貴如油。它不僅緩解了土壤干燥,還有效壓制了飛絮,給人們的生活和環境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舒適感。
與此同時,南方也不是一片靜水,盡管目前廣西、廣東等地依舊以晴多雨少為主,但空氣濕度已經在逐步升高,這是雨水即將登場的重要信號。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和南支槽的共同作用下,大氣水汽輸送增強,熱量條件也在積累,降水“子彈”正在上膛。從目前的超級計算機預測來看,除長三角等地外,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干旱局面有望在4月下旬迎來根本性緩解。
三、暴雨與強對流攜手而至,冷空氣南下帶來大降溫
根據最新監測資料分析來看,自4月18日夜間開始,一股活躍的降雨系統將自西向東影響南方地區。江南、華南北部和東部以及貴州東部將首先迎來中到大雨,湖南、江西、福建西部和廣東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則可能出現暴雨,局地甚至有大暴雨發生。我們在此提醒,這種集中性強降水容易帶來城市內澇、地質災害等次生風險,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同時,這一波降雨過程還將伴隨激烈的強對流天氣。例如,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預計將出現10級以上雷暴大風,局地最大風力可達11級,風雨交加之下,可能造成樹木倒伏、廣告牌脫落等情況,市民出行和農業生產都要加強防范。中央氣象臺已于4月18日18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和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
降雨之外,冷空氣也在悄然逼近。20日至22日,一股較強冷空氣將從西北殺入南方腹地,預計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出現6℃至8℃的降溫,局地溫差可能達到10℃左右。同時還會伴有4至6級的偏北風,陣風甚至可達8至9級。這種強降溫對身體適應能力是一次考驗,也可能對農業生產等產生不小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眼下正值南北季節交替關鍵期,氣溫起伏大、降雨強度高、風力頻繁,需警惕“旱澇急轉”帶來的風險。一方面要抓住降水窗口期加強蓄水保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