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中國的古老名稱之一。在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華”與“夏”的意蘊早已深深鐫刻進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唐朝初期十八學士之一的經學家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解釋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也就是說,“夏”代表禮儀之邦,“華”象征服飾之美——不僅道出了華夏文明的精髓,更揭示了服飾美學在中國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啟的服飾革新,到唐代絲綢之路上翻飛的霓裳羽衣,服飾始終是中國人傳遞禮儀精神、展現美學追求的載體。而這種對服飾之美的執著追求,不僅在古人的寬衣博帶里流淌,在敦煌壁畫的飛天衣袂間飛揚,更在當代設計師的針線中煥發新生。近日,中國香港M+博物館舉行的《郭培:藝想天開》特展剛剛落下帷幕。中國第一代當代時裝設計師郭培,也是現今全球最富盛名的中國高級定制時尚藝術家之一。她的高級定制秀場系列作品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融合國際化時尚和藝術表達方式,在過去近三十年的歲月里,讓全球的時尚藝術觀眾為之驚艷。
這次的展覽共分為五大主題,分別從自然、建筑、神話等角度切入,來呈現郭培多維度的創作視野。在一針一線的縱橫交織間,不僅讓人品味到中國悠久的工藝傳統,還有源于世界各地的豐沛靈感和西式立體剪裁的融合,以及源自十九世紀歐洲的高級定制的理念和制作模式,是中國美學走向世界并與不同文化交流對話的見證。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梁信 攝
在花園邂逅華服之美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年16歲的郭培報考了北京第二輕工業學校的服裝設計專業,并成為了被首批錄取的學生之一。在此后的四年里,她系統地學習了繪畫、素描和服飾制作。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她萌生了要設計一條“大裙子”的想法。知道了郭培的想法后,她的老師推薦她到劇院戲服組找找靈感,而這段在劇院學習的經歷也成為她日后制作龐大厚重禮服的緣起。
畢業后,郭培進入了多家時裝公司作為服裝設計師工作了七年。就在這一切看起來都順理成章、即將步入正軌的時候,她感覺自己被一個問題困住了:“為什么設計出來好賣的衣服似乎不那么好看,但是設計出來好看的衣服卻不那么好賣呢?”于是,1997年郭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玫瑰坊”,正式走上了高級定制之路。2006年,郭培以《輪回》系列踏入了五光十色的高定時裝界,自此她在時尚圈中聲名鵲起。而本次展覽中呈現的服裝,正是從郭培自2006年至2021年間推出的16個高級定制時裝系列中精選而來。
M+設計及建筑主策展人Ikko Yokoyama是這次特展的策展人,她說自己在研究和梳理這些系列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像個在仔細檢視植物群的植物學家”。Ikko Yokoyama指出,在策劃這次的展覽時,她特意沒有按照時間順序展出作品,而是選取不同元素將其并置,恍如栽種不同主題的“物種”,讓觀眾細賞。像是“花卉”的主題在郭培的作品中異常突出,因此他們在籌備這個展覽時“就像設計一座花園”。展覽的布局就如一張地形圖,觀眾穿梭在蜿蜓的路徑當中,不斷邂逅各色各樣的主題。
展覽的第一單元,帶我們走進的是兩個唯美如童話的發布會系列:《心靈花園》和《童夢奇緣》,這兩個系列都結合了郭培對大自然的想象與她的個人回憶。
在2015年推出的《心靈花園》系列中,郭培以悉心打理花園為喻,探索如何自我陶冶修養、豐盈內心,從中創造并感受喜悅與歡愉。這個系列的作品中,層次密集的絲綢象征著經年累月的成長之美。郭培為短裙的外層面料加入栩栩如生的花卉刺繡和手繪元素,營造出一片夢幻的花園景象。據悉,郭培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致力于復興中國傳統手工藝,并且將其改良后應用到這個系列當中。她也正是憑著這一系列及早期的精湛作品贏得了國際贊譽,并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獲邀在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的官方日程內舉行品牌作品發布會。
而2007年的《童夢奇緣》系列是郭培推出的第二個高定系列,這些早期的作品更能展現出她妙想無限的設計理念。這個系列以蓬松的廓形為主,采用了密集堆棧的多層面料、線條利落的百褶,輔以碩大的泡泡袖,增添了一份俏皮靈動。作品中的粉色色調柔美浪漫,極細絲線、銀線和花卉刺繡盡顯華麗。憑借著獨特的美學視野與表達手法,郭培獲得了2007年中國國際時裝周的最佳禮服設計獎。
東方意蘊在絲縷中綻放
郭培曾經創作過多個以東方民間故事和歷史傳說為主題的發布會作品系列。其中,《一千零二夜》系列便取材自中東著名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而《東宮》系列則融合了中國古代神話和宮殿主題。在展覽第二單元的“東方新說”中,郭培以這些故事和視覺元素來探問人類與歷史的關系,引領我們思考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如何影響當今的文化和藝術。
2009年推出的《一千零二夜》高定系列作品是通過重新演繹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宮廷服飾,以突顯女性的自主與堅韌。《青花瓷》則是這個高定系列當中的重點之作。這套禮服的靈感以及頭飾用料都是源自明清時期的古瓷花瓶和折扇,這兩樣物件是古代東西方貿易的主要商品,也是傳播華夏文化的重要媒介。而郭培賦予了古典設計和古玩以新生:禮服上的祥云紋、水紋和蓮花紋等圖案,均以手繪面料結合手工刺繡展現出來;裙身的多層褶邊營造出雕塑般的立體感,遠看似由青花瓷片組成;頭飾則形似一把傳統中式折扇,扇面正中為花瓶結構。郭培將陶瓷碎片、裂紋釉等重構成巧奪天工的時裝,以創新的巧思致敬東方歷久不衰的文化影響力。
建筑美學也是郭培重要的靈感來源之一。她把建筑視為一種超越歷史的藝術,并將衣服想象成包裹著人體的移動建筑。郭培在1990年代末首次到訪歐洲時,尤其受巴洛克建筑和哥德式教堂的啟發,并在參觀多間博物館時了解到東西方服飾風格與工藝迥異的傳統刺繡紋樣。這些經歷激發她進一步鉆研更加精致的工藝,并發展出全新美學,為她日后設計發布《傳說》和《建筑》系列奠定了基礎。而與之呼應的是,M+也從館藏中選出一組攝影和繪畫作品放置在展覽的現場,以展示建筑如何成為啟迪藝術家創作的視覺元素。
在“世外神話”單元,則展出了郭培《龍的故事》與《極樂島》系列的作品。《龍的故事》(2012)系列中,從迷你裙到晚禮服等不同服裝上,都通過精美的刺繡圖案綴以這個神話中的瑞獸,以歌頌龍璀璨多彩的文化意義;而在《極樂島》系列中,她又以自然景致表達對極樂世界的暢想,并在設計中融入蔓生的樹根、綻放的繁花和尖長的枝椏等元素。同樣,為了呼應郭培的設計理念,M+從館藏中精選了攝影、水墨和設計作品,展現了不同的藝術家如何以神話或自然元素拓寬傳統文化的表達界限。
回到夢的起點
繁花過眼般漫行至展覽的最后一個單元“夢與現實”,策展人別出心裁地以郭培創作的第一個高定時裝系列《輪回》(2006)和2016年的《遇見》系列作結,恰如走過了千山萬水最終回到了夢的起點。這個部分主要呈現了郭培如何在設計中表達時間和重生的概念:《輪回》探索了自然循環往復與生生不息的意義;《遇見》則以非傳統面料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組合為設計語言,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不朽之美。
2006年,《輪回》系列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亮相,這是郭培職業生涯的首個高定系列發布會,也讓她榮膺中國國際時裝周最佳禮服設計獎,奠定了她在國際高定舞臺上的位置。而作為發布會的壓軸作品及核心之作的《大金》更贏得滿堂喝彩:寬闊如穹頂狀的裙身形似一朵倒扣的蓮花,裙身因為飾滿金花刺繡而格外硬挺;刺繡圖案是用極幼細的印度金線,以盤金繡等中國傳統刺繡技巧繡成,呈現出別具金屬質感的浮凸效果。無論近看還是遠看,《大金》散發著旭日東升般的萬丈光芒,也借此寓意著文化與萬物的生生不息。
前后耗費了超過五萬小時才制作完成的《大金》,對郭培的職業生涯來說無疑是意義重大的。在展覽最后的投影墻上滾動播放的紀錄片中,她說:“《大金》是我人生的第一件高定設計,它是我20年的渴望、20年的等待、20年的爆發,它甚至就是我的人生。”回看這場流光溢彩的高定時裝展,似乎這也不僅是一位中國高定設計師個人夢想的呈現——它是中國傳統工匠精神薪火相傳中的一瞥,是千年華服的一句現代贊嘆,更是一個古老文明在針線經緯交織中續寫的一首時尚史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