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楊煜 每經編輯:張益銘
近日,國產客機“出海”捷報頻傳。
越南、馬來西亞兩國相繼釋放積極信號,歡迎或支持本國航空公司引進和運營中國商用飛機。更早之前,隨著老撾民航局向中國商飛公司頒發C909飛機型號接受證,首架C909(即ARJ21)飛機已于3月底交付老撾航空公司。
當前,供應鏈的陰影籠罩著全球航空業的上下游,空客、波音兩大老牌飛機制造巨頭均身陷交付延遲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國產客機或成為東南亞市場的新選擇。
“出海”一直是中國商飛發展謀劃中的重要一步。
2024年10月,中國商飛在新加坡成立亞太辦事處,以更加貼近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客戶;同時,C919也正在申請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適航認證。
近日,東南亞多國就引進中國商用飛機釋放積極信號,成為國產客機“出海”的又一個標志性節點。
4月17日,中國與馬來西亞發布聯合聲明,明確提到“支持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引進和運營中國商用飛機”。
4月15日,中國與越南發布的聯合聲明也提到,“歡迎越南的航空公司通過各種方式引進和運營中國商用飛機,支持在中國商用飛機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同時,越南政府日前簽發有關民用航空領域的第89號議定,規定允許進口的飛機包括中國民航局認證的飛機。
更早些時候,3月18日,老撾民航局向中國商飛公司頒發C909飛機型號接受證,意味著該機型已具備在老撾開展商業運行的基本條件。
近年來,中國商飛逐漸加大對東南亞市場的開拓力度。
據中國商飛介紹,C909飛機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和短窄跑道起降能力,對東南亞區域的運營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2024年2月,中國商飛推出東南亞演示飛行活動。兩周時間里,C909和C919飛機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五國開展演示飛行,以驗證國產商用飛機對東南亞五國機場和航線的適應性、機場地面服務設備的適配性、特殊飛行程序的適用性和航線業載的經濟性。
東南亞是當前最具航空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波音公司的預測顯示,未來20年東南亞地區航空客運總量將以每年7.2%的速度增長,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在需求擴容之際,籠罩在全球航空供應鏈的陰影仍未散去。
2024年12月,國際航協指出,嚴峻的供應鏈問題將繼續對航空公司業績產生影響。這些問題不僅導致成本上升,還限制了需求增長,且將在2025年持續存在。
據國際航協2024年報告,全球機隊的平均機齡已升至14.8年,高于1990年—2024年間的平均機齡13.6年。新飛機待交付積壓訂單(累計未完成訂單數)已達到17000架,創歷史新高。按照目前的交付速度,將需要14年才能完成。
“航空公司老化機隊的維護成本更高,燃燒的燃料更多,需要更多的投入來維持飛行。”國際航協方面彼時表示。
面對空客、波音兩大飛機制造巨頭的交付延期,東南亞市場也在尋找新的選項。隨著C909、C919等飛機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有理由相信,中國商用飛機將在東南亞乃至全球的航空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