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的一個深夜,山東齊河縣秦莊,一場關乎齊禹抗日武裝存亡的會議即將在這里秘密進行。
但八路軍沒想到的是,有關這次會議的情報早已泄露,秦莊在此時已經成為了敵人布置好的陷阱。
當參會的主要人員到齊后,早已在村外埋伏多時的敵軍紛紛探起頭來,并不斷地將包圍圈圍攏。
村口瞭望的哨兵及時發現了異狀,將消息帶給了此時正坐在會議桌上的與會人員,一時間整個屋子的人都慌了神。
在這樣千鈞一發的情況下,參會縣長孫德明身邊的唯一護兵,白光站了出來。
為了保護首長安全撤離,他手持雙槍踹門而出,單槍匹馬的就前去迎戰敵軍的大部隊。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護兵,不但保護全部參會人員未受傷害,還找來友軍打散了敵軍。
后來有人問到,這位護兵究竟是如何在這樣的絕境下完成了任務?又是怎么才從這般死境中撤離的呢?
齊、禹地區的抗戰背景
戰爭爆發后,齊、禹地區如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就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
不過此時大多都是地方武裝與日本人的斗爭,沒有形成抗日根據地,對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來說也不成氣候。
直到,1937年10月,日軍搶占了禹城。
禹城的共產黨員為了抗日救亡,建立了中共禹城縣委,開始積極調動人員進行反抗,真正打開了該地區的抗日局面。
終于他們赤誠的救國心,給齊、禹地區帶來了機會。
1938年6月,中央察覺到了當地抗日情況的困難。
先后派曾國華率一一五師永興支隊、孫繼先率一二九師津浦支隊,在禹城北部開辟了新的八路軍聚集地,為當地民眾帶來了新的希望。
1938年10月,日軍再度進發,侵占了魯西北各縣。
中共魯西北特別委員會,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八路軍一二九師首長的指示。
決定在齊、禹兩地農村,積極利用民兵和八路軍開展平原游擊戰。
自此,在八路軍與中央的幫助下,建成了以禹城為核心的齊、禹抗日根據地。
政策執行后,當地軍民的抗日情緒高漲,紛紛都投身到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中。
而這位保護首長的護兵——孫振江,便是這其中之一。
孫振江——令敵軍膽寒的“白光”
1919年,孫振江出生在齊禹縣倫鎮秦莊村的一戶貧苦農家。
在他小時候,他的父親在當地的地主家里做工,賺取微薄的工錢養家糊口。
但除了孫振江外,這家人還有兩孩子,父親的工錢根本無法保證一家五口人的生機,因此家里經常處于缺衣少食的狀態。
1934年一場大旱在全國蔓延,孫振江家里因此基本算是完全斷了炊。
大人尚且不能忍受餓肚子,更不提當時僅僅只有15歲的孫振江。
餓昏頭的他,爬上了地主家的榆樹,想要摘些葉子吃。
可不幸的是,他被吝嗇的地主發現,打了個半死,若不是街坊鄰居及時相救,或許孫振江就在此夭折了。
此事過后,年幼的孫振江悟出了一個道理:窮人要活命,必須團結起來,不畏強暴,敢于反抗。
1938年,孫振江懷著熱切的報國之心,參軍入伍,成為齊禹縣特工隊的一員。
在孫振江小時候,為了充饑,他就經常與父親一進山打獵,因此孫振江的射擊基礎十分出眾。
在經過簡單的槍械理論學習和射擊訓練后,孫振江的槍法就變得極為精準。
在正式加入戰斗后,他憑借出眾的射術,多次擾亂了日軍在禹城地區的部署。
此舉讓日軍感到極為惱火,為了盡快除掉這個“眼中釘”,日軍對他進行了高額的懸賞。
而孫振江也因為懸賞,不得不選擇隱姓埋名,而“白光”便是他想出的最好的化名。
在后來,人們問起為什么叫白光時,他回答說:“誰會將一個又黑又瘦的窮苦人和“白光”聯系在一起呢?”
白光單槍匹馬迎接敵軍的突然襲擊
在隨后的戰斗中,白光因為其強悍的戰斗力和聰明的頭腦,被當地八路軍組織安排成了縣長孫德民的警衛人員。
自此,白光成為了一名領導的“護兵”。
1940年8月的某個夜晚,一些齊禹地區的八路軍領導在秦莊舉辦了一場秘密會議。
這場會議的重點是,決定齊禹地區抗日武裝力量未來的發展方向。
孫德明縣長作為當地少有的親共官員,自然也是受到邀請參加了這場會議。
當參會人員抵達會議即將開始時,村外的偵察兵突然急沖沖的報告稱:敵軍已經將我們包圍!
這位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便是當地臭名昭著的李連祥。
李連祥原本是當地一支當地抗日武裝組織的首領,本該為國為民的他,卻倒在金錢與權力面前,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
當李連祥包圍村莊后,他囂張的叫喊到“今晚一定要活捉孫德明!”
因為是秘密會議,大家為了避免引起敵軍的懷疑,都沒有帶多少部隊,人數的巨大差距坐在會議桌上的眾人焦頭爛額。
白光知道,如果孫德明被活捉,后果不堪設想,他必須保證縣長的安全。
短暫的思考后,白光不顧孫德明德阻攔,左手提起一把三八式步槍,右手拿著毛瑟駁殼槍,踹門而出,來到了村口。
經過短暫的觀察后,白光分析,正面強突毫無勝算,只有拖住敵軍,尋找呼叫支援的機會,才有一線生機。
他先是疾步沖到前方的散兵坑,舉槍向包圍村莊的敵軍連發數槍。
敵軍像受驚的小雞仔,立刻向先前白光開槍的位置反擊,一時間亂作一團。
可白光在這時早已轉移到了旁邊的屋頂,趁亂又向著敵軍開了數槍,打的敵軍昏頭轉向。
白光的這一“緩兵之計”也非常有效,在受到槍擊后,大多數人都在就近的掩體后面躲了起來,不敢再往前進。
再加上情報并未記錄我軍所擁有的自衛能力,敵軍村莊內部的具體人數和武器數量一無所知。
白光斗叛軍,處處顯睿智
白光眼看敵軍的攻勢漸漸放緩,明白敵軍已經著了他的道。
但始終拖著不是辦法,得到支援才能完全保證孫德明的安全,白光必須想辦法通知附近的友軍。
想靠突圍出去報信,無疑是白白送掉自己的性命,白光必須要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辦法,才能將孫德民帶離這片“苦地”。
這時,一名偷偷向村口摸索的敵軍,引起了白光的注意,也讓他想到了破局之法。
白光當機立斷,步槍和手槍交替開火,一邊開槍一邊往村里的蘆葦地,敵軍一看人要跑,立刻跟了上來。
但普通的士兵也怎么能跑得過訓練有素的白光呢?
早一步到達蘆葦地的白光,迅速利用蘆葦編織了一頂草帽,以便與環境徹底融為一體。
當白光做好這些準備后,敵軍也到達了池塘邊緣。
但蘆葦地的環境極其復雜,極其適合伏擊,許多士兵根本不敢往前再進一步。
李連祥見此情形,只得叫部隊利用沖鋒槍和步槍向蘆葦地里不斷地開火,想要用火力覆蓋的方法,排除蘆葦地中的威脅。
但令李連祥想都想不到的是,這正是躲藏其中的白光所想看到的,因為在秦莊不遠處,就駐扎著一個八路軍的營!
而事情的發展也沒有辜負白光的期望,這陣異常的槍響,引起了營長李英的注意。
他判斷秦莊出事了,迅速安排了一個騎兵班和一個步兵連,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往秦莊趕來。
八路軍的騎兵在當時主打的就是一個快準狠,在出發后不久,這支騎兵就碰上了李連祥的敵軍,并且與他們發生了激烈的交火。
白光見此情形也從蘆葦地里鉆了出來,迅速轉移到了敵軍的側翼,不斷的開火掩護騎兵班的沖鋒。
敵軍被這樣的氣勢徹底給唬住,只是經過短暫的交火后,便如一盤撒沙,各自逃命去了。
見敵軍撤離后,白光飛速回到了孫德明的身邊,確定了首長的人身安全。
秦莊之事,對于白光來說僅僅是開始
在秦莊一役中,因為白光的果斷和聰明才智,才保證了當地的地方八路軍骨干的生命安全,而白光也因為這件事,榮獲大功一件。
但大伙想不到的是,白光的能耐遠不及此。
1942年日本侵略者為擺脫在齊、禹兩地被八路軍壓制的困境,將日軍雄永和大島兩個中隊調來了禹城。
這兩中隊在日軍中以“專制八路”出名,因此消息一出,就給當地抗日武裝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白光——又一次站了出來,他喬裝打扮臨危不亂,三次孤身潛入城中,為組織帶來了敵軍的部署與裝備情報。
而組織也根據這些關鍵情報,采取了及時的反掃蕩應變措施,粉碎了日軍的邪惡企圖。
在后來的抗戰中,齊禹根據地上的各重要戰役總是少不了白光的身影。
潛伏、襲擊甚至是“萬軍叢中”活捉當地土匪頭領“康泥狗”白光像是有上天下地般的本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組織的任務。
而白光也因為這些事跡,成為了齊禹地區人民中的希望,并一直存活到了戰后。
最后,馳騁多年的白光,在1990年2月病逝于濟南,享年71歲,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解放事業付出了一生,也為我們能拼殺出了新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