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戰,之前介紹過珊瑚海海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的對決,那么迄今為止最后一次航母對戰又發生在什么時候呢?其實,這場海戰對于現代人來說已經非常遙遠,距今已有八十余年的時間。同時,這場海戰還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海戰,對于世界歷史的進程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雙方戰略
自中途島之戰后,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發起了反攻,接連取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馬紹爾戰役、馬里亞納海戰的勝利。對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此時的美軍高層出現了分歧:中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建議進攻臺灣,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則主張收復菲律賓。之后,美國總統羅斯福與兩人磋商,作出了進攻菲律賓的決定。
而陷入被動的日本,依然在垂死掙扎。經過中途島之戰、馬里亞納海戰的較量,日本引以為傲的聯合艦隊遭到了沉重打擊,不過仍然具有一戰之力。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們決定孤注一擲,將海軍的剩余力量集中到一起,與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拼個你死我活。為此,他們制定了四份“捷號作戰”計劃。
二、萊特灣海戰
1944年10月20日,美軍向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萊特島發起進攻,揭開了萊特灣海戰的序幕。雙方投入了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總計超過20萬的戰斗人員,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其中盟軍艦隊為133萬噸,日本海軍為73萬噸。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兩艘“超級戰列艦”也參加了這場海戰。
戰爭開始后,美軍雖然在空中占據優勢,并且擊沉日軍多艘戰艦,但貪功心切的哈爾西卻中了日本的圈套,他率領第34特混艦隊追擊日本的航母艦隊,要想將對方全部殲滅。可就在這個時候,由栗田健男率領的日本戰列艦艦隊出現在了薩馬島,并且對美國的護衛航空母艦艦隊發起進攻。而這些護衛航空母艦速度慢、裝甲薄,根本不是日本戰列艦艦隊的對手。
三、煙消云散
薩馬島附近的美軍見勢不妙,開船就跑,但還是遭到了日軍的追擊。交戰之中,美軍的三艘航空母艦,兩艘驅逐艦,一艘護衛艦被擊沉。當時的情況岌岌可危,甚至從不直接干涉前線作戰情況的尼米茲都向哈爾西發出了電報,詢問“第34特混艦隊在哪”。哈爾西只得放棄追擊,率領艦隊馳援薩馬島的美軍。
然而事有湊巧,原本占據優勢的栗田健男是有機會干掉這部分美軍的,但他卻放棄了追擊。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雙方在都犯有重大的失誤的情況下結束了這場海戰。最終美軍憑借強大的優勢,取得了勝利,擊沉日本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0艘。此戰后,日本海軍再無一戰之力,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之后的八十余年間,也再無航母的對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