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市場最近火力十足,看漲情緒迅速升溫。而促使小麥升溫的主要有3件事:
一是干旱天氣下,小麥減產預期增強。
但這充其量只是一個基礎因素,因為現在市場也不是三歲小孩了,不是聽風就是雨的時候了,所以僅憑著干旱減產小麥大肆看漲,這顯然也不現實。
二是進口小麥預估大幅下調。
之前美國農業部預估2024/25年度,中國進口小麥的數量在650萬噸左右,但是在4月份的供需報告中,將這一數字大幅調低,調到了350萬噸,減少了300萬噸。
而同比上一年度是多少呢?
1300多萬噸,也就是說,本年度我國進口小麥預估比上一年度直接下降了超1000萬噸。
雖然說進口小麥對國內小麥市場影響有限,但是這依然支撐了國內小麥市場的情緒。
而第三個原因就更直接了。
近日,有面粉企業發布通知,稱將于六七月份采購2024年小麥,數量為10萬噸。
也正是這個消息,使小麥市場再次炸鍋了。
為什么炸鍋?
前有減產預期,后有進口下降,本來看漲情緒就蠢蠢欲動,突然又來個10萬噸的收購大單,小麥還能坐得住嗎?
顯然根本淡定不了。
那么,問題來了,該怎么來看待這件事呢?
這事吧,看似兇猛,但是冷靜細想,其實也并不在意料之外。
為什么這么說呢?
比如說時間。
六七月是什么時間?
正是新麥剛收獲的時候,而新麥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受晚熟期的影響,新麥不能馬上大量使用,所以這時候市場依然要依賴陳麥。
第二,今年和往年不同,早就有庫點提前采購新麥了,這也相當于變相給新麥劃定了價格區間。
換句話說,只要新麥有價,那么陳麥也就有價。
不會再像往年那樣,新陳交接的時候猜來猜去,搞得人很緊張。
所以企業提前宣布采購陳麥就有兩個好處:
一個是穩定成本。
新麥如果減產較多,那么麥價必然會上漲,提前鎖定陳麥就相當于鎖定了成本。
而如果新麥沒有減產,那么以現在儲備庫收購新麥的行情來看,也依然不會虧。
另一個好處就是避免了新麥受晚熟期影響沒法大量使用,而大家又都去搶陳麥。
所以這么看,這事兒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呢,我們也從中嗅到了一些信號:
第一,市場對于新麥預期其實并不高。
市場對于新麥的預期不一定是產量,而很可能著眼點是質量。
去年小麥是量質雙增,而今年小麥受干旱影響,是否減產還是未知,但在小麥生長的關鍵期遭遇干旱,其質量大概率也要弱于去年,這也是為什么市場對于優質麥的需求特別高。
比如,近日就有企業對優質小麥大幅提價,漲幅達到了4分。
第二,小麥市場大概率是雷聲大雨點小。
市場上叫賣聲最高的往往東西不一定真的好,太一致的呼聲往往會令人存疑。
當前小麥就有點這個意思,小麥減產之聲震天,而且動輒減產幅度就說達到一半什么什么,聽起來的確恐慌。
但產情這事還得看老天爺,至少目前來看,小麥市場供強需弱的格局并沒有改變。
而且看看輪換小麥的投放就知道了,動輒都是十幾萬、幾萬噸的大單,說明什么?
說明小麥供應并不緊張。
現在的市場情緒過于激烈,很明顯是在提前透支后續的行情,以往買事實賣預期的事還少嗎?
所以理性一點,別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