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5月22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以下簡稱“昆明植物園”)在扶荔宮蘭花館開啟“蘭野仙蹤”童話秘境之門,邀您沉浸式感受蘭科植物的科學與藝術魅力,解碼這個古老植物王族的生存奧秘。
蘭花,作為蘭科植物的統稱,在全球擁有超2萬種,其物種豐富、結構精妙,堪稱植物界最為繁盛且復雜的類群之一。在中國,蘭花的栽培歷史長達兩千余年,春蘭、建蘭、墨蘭等國蘭品種,開花時雅致內斂,象征著幽雅自得、清慧超脫的品質,故而位列“梅蘭竹菊”四君子。此外,石斛、天麻等同樣屬于蘭花,且是珍貴的傳統中藥材,早在先秦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白及、石斛等蘭科植物。宋代,趙時庚所著《金漳蘭譜》與王貴學的《王氏蘭譜》,更被譽為古代蘭花典籍中的“雙璧” 。
本次蘭花展以“蘭野仙蹤”與“童話秘境”為主題,將蘭花的科學內涵與藝術美感深度融合,展出近400種(含品種)蘭花。展覽分為室內、室外兩大展區:室內展區延續蘭花館主館“空谷幽蘭”的景觀特色,以原生種展示為主,呈現遷地保育的卓越成果;室外展區緊扣主題,精心打造生物多樣性展區、蘭花小船、主展區、蘭花打卡點等區域,將怪誕童話風格與蘭花科學知識相融合,通過硬葉兜蘭、大魔鬼石斛等巨型蘭花小品,構建起一個奇幻的蘭花科學童話世界。
室外展區亮點紛呈:生物多樣性展區以無窮符號“∞”為造型,將數學符號轉化為生物多樣性展示圖騰。這一設計蘊含多重深意,其閉環結構象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與永續循環,雙環交疊體現物種依存關系,螺旋雙環隱喻遺傳多樣性的代際傳遞,符號形態還契合生態系統能量傳遞路徑,水平“∞”更象征物種從寒武紀至今的演化歷程,展望未來生態發展,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變得可感知、可參與。蘭花小船靜泊于水池之上,蘭花點綴其間,宛如一幅印象派詩意畫卷,盡顯蘭花的靈動仙氣,是參觀者拍照打卡的絕佳之選。穿過由園藝蝴蝶蘭裝點的拱門花廊,便來到主展區,以硬葉兜蘭和大魔鬼石斛裝置為核心,巨型蘭花造型夸張,仿佛置身魔法森林,讓人盡情領略蘭花魅力與自然力量。此次花展還拓展草坪區域,以蘭科植物為主體,搭配多樣植物與打卡區域,打造充滿童趣的夢幻世界,為“蘭野仙蹤”增添趣味。
展覽期間,昆明植物園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科普活動。“非凡的蘭花使者”科學探索活動依托昆明植物研究所先進的植物多維成像及多樣性分析平臺,帶您走近科研日常,探索蘭科植物復雜迷人的進化關系;“繽紛花漾·蘭韻”延時美拍活動,讓您在一朵蘭花開的時間里,感受自然的神奇演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建所起,便致力于蘭花的研究、利用與保護。1968年,周鉉研究團隊在彝良縣朝天馬小草壩開展天麻研究,實現天麻人工有性繁殖與規模化栽培,助力昭通將天麻發展為特色產業。1978年,周俊院士團隊從天麻中發現天麻素的藥用活性,成功進行人工合成并研發新藥。2001年起,張石寶研究團隊在蘭屬、杓蘭屬等植物研究與資源開發領域成果豐碩,注冊26個蘭花新品種。
昆明植物園在蘭科植物收集保護方面同樣成績斐然。1979年,劉芳媛團隊開展引種栽培與雜交育種研究,收集66屬253種蘭科植物,發現10個新種,選育35個新品種,多個品種榮獲大獎并在國際登記。2020年,昆明植物園對生物多樣性體驗園進行提升改造,建成全新蘭花館,收藏600余種蘭科植物,涵蓋400余種附生石斛屬植物及多種極小種群野生蘭科植物。2022年,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被授予“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點”稱號。
這個春天,快來昆明植物園第二屆蘭花展,走進“蘭野仙蹤”童話秘境,邂逅蘭花的獨特魅力吧!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