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一則名為“張麗君丈夫再婚”的新聞沖上熱搜。評論區炸開了鍋:“她才走了四年??!”“孩子被送人,這就是愛的結局?”……
爭議背后,是一個關于生命、愛與人性抉擇的沉重故事。
時間倒回2015年,上海26歲的女博士張麗君懷孕5個月時,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
醫生建議立即引產治療,她卻以跳樓相逼:“我要孩子活著!”婆婆傾盡積蓄,甚至抵押房產湊出近400萬醫療費,只為留住兒媳的生命。
然而,這場與死神的賭局最終以張麗君的離世告終。更令人唏噓的是,四年后,丈夫韓詩俊再婚的消息,將這段故事推向了輿論的暴風眼。
張麗君是誰?她的選擇是偉大還是自私?丈夫再婚是否意味著背叛?今天,我們試圖還原這場跨越生死的真實人生。
張麗君從小便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考入上海名校,一路攻讀至博士。
2014年,她與丈夫韓詩俊結婚,兩人都是上海本地人,家境優渥,婚姻被親友稱為“天作之合”。
命運的急轉彎發生在2015年。懷孕5個月的張麗君在孕檢中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
這種被稱為“癌癥之王”的疾病,五年生存率不足10%。醫生建議立即終止妊娠以爭取治療時間,但張麗君的第一反應卻是:“癌癥會遺傳給孩子嗎?”
得到否定答案后,她堅持保胎:“我活了26年,孩子還沒見過這個世界?!?/p>
丈夫韓詩俊曾哀求她保命,公婆也勸她放棄胎兒,但張麗君態度決絕:“如果要引產,我就從樓上跳下去!”
為讓孩子存活,張麗君推遲治療,忍受著癌細胞擴散的痛苦。
孕期7個月時,醫生強行剖腹產,孩子“小籠包”(大名韓鶴鳴)出生時僅兩斤多,被送入保溫箱。
產后第六天,張麗君的病情急轉直下。進一步檢查顯示,她的癌癥已惡化成罕見的“胰腺印戒細胞癌”,無手術可能,只能靠化療延緩生命。
化療前,她剃光了頭發,丈夫也陪她剃成光頭。兩人抱頭痛哭的畫面,被紀錄片《人間世》記錄下,成為無數觀眾的淚點。
生命的最后幾個月,張麗君為孩子錄制了18條生日視頻。鏡頭前,她強忍病痛微笑:“媽媽在天上也會愛你?!彼€與丈夫赴美旅行,在異國的陽光下留下最后的合影。
2016年11月,張麗君去世,年僅26歲。
張麗君離世后,丈夫韓詩俊一度被贊為“深情好男人”。他賣房籌款、日夜陪護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然而,2020年,一則爆料稱韓詩俊再婚并將孩子過繼給堂姐,輿論瞬間反轉:“薄情負心漢!”“張麗君白犧牲了!”
面對指責,韓詩俊澄清:“孩子4歲時我再婚,但從未拋棄他。”他曬出與現任妻子、孩子的合照,稱“小籠包”仍由自己撫養。
然而,網友并不買賬:“四年就再婚,太快了!”“孩子成了他新生活的累贅?!?/p>
更有評論尖銳指出:“她(張麗君)以為孩子是給丈夫的禮物,卻沒問孩子是否愿意生在無母的世界。”
2025年,張麗君的兒子“小籠包”已9歲。據親友透露,他由韓詩俊的堂姐協助撫養,性格開朗,但“對母親的記憶全靠視頻”。
韓詩俊現任妻子被曝與孩子關系融洽,但網友仍感嘆:“孩子終究成了故事的配角?!?/p>
張麗君的故事被寫入醫學院教材,成為“醫學倫理”典型案例。紀錄片導演坦言:“我們記錄生死,卻無法回答對錯?!?/p>
張麗君用生命詮釋了母愛的極致,卻也留下關于“犧牲意義”的永恒爭議。
丈夫韓詩俊的選擇,撕開了人性復雜的一面:愛情會消退,生活要繼續,但道德審判永遠簡單過共情。
或許,真正的啟示在于:在生死抉擇前,優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張麗君的故事不是用來評判對錯的,而是提醒我們——珍惜活著的人,尊重每一個生命的選擇?!?/p>
本文作者 | 老A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