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輒幾十億光年,上百億光年的宇宙中,太陽系無疑是個很小的地方,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探測器能夠飛出直徑兩光年的太陽系,旅行者一號和二號,也只是飛出了日球層,還要3萬年才能飛出奧爾特云邊界。若要飛到最近的比鄰星,需要7.5萬年。
甚至就算達到光速,離開太陽系也不會太容易,因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表明,近光速飛行的時間膨脹效應會非常劇烈,飛船上的一小時,地球上可能就過了幾十年,等一年后飛出太陽系,地球早就過了幾十萬年了,這種時間的不對稱性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
理想情況下,未來的核聚變飛船也許能達到光速的10%,這樣一來只需要10年就能離開太陽系,并且兩邊的時間基本保持一致,但這個速度放在宇宙中實在是太慢了,除非人類變成星艦文明,否則這種飛船終究只能是風箏,實際意義不大。
牢籠不僅是物理距離,還有文明自身的局限,費米悖論關于外星人的疑問,也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大過濾器有可能會讓我們在發展到星際階段前,就因資源枯竭、戰爭或技術瓶頸而崩潰。
在太陽系這個小小的試驗場,如果無法突破能源科技的瓶頸,人類可能永遠無法飛出這兩光年。
最絕望的是,如果光速始終無法被超越,蟲洞始終無法被建立,那么不只是我們,宇宙中的所有文明都有可能被困死在恒星系內,極限的擴張范圍不會超過100光年,也就是十幾個恒星系,等這個范圍內的所有資源都耗盡后,文明就會在宇宙中消亡。
因為在一個光速限制的宇宙里,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實現銀河系級別的擴張,通訊延遲和資源困境會無差別覆蓋整個宇宙,所以除了早期文明還有點探索宇宙的欲望,剩下的文明可能早就看清了這個事實,然后毅然決然放棄現實宇宙,把所有的科技都點到虛擬世界技能樹上,畢竟虛擬世界比現實探索宇宙耗能更低。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始終沒找到外星文明的原因,它們都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進入了虛擬世界,人口停止增長,靠營養液加上恒星的能源長期生存,甚至是把意識上傳到計算機,徹底舍棄實體,只要有電就能永遠存在下去。
從目前計算機和AI技術的發展來看,我們未來很可能也會面臨這種選擇,在明知探索宇宙毫無意義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會執著于現實世界呢,又或者說,我們又怎么能肯定當前的宇宙就是真實的呢?
也許從來就不存在什么真實的世界,有的只是虛擬世界里的虛擬世界,層層嵌套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