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第一次想離婚,是在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夜晚。
她發燒到39度,癱在沙發上,喊丈夫:“你幫我倒杯水吧。”
男人坐在沙發另一頭,頭也不抬:“你不是在客廳嗎,自己倒啊。”
她沉默著起身,感覺像是踩在棉花上,腳發飄。
那天晚上,她把被子抱進了次臥,默默關上門——這是他們第一次分房睡,也成了婚姻走向崩塌的開端。
很多婚姻的結束,表面上看是突然的離婚,背后卻是無數個被忽視的夜晚、被冷落的請求、和早已消失的溝通。
采訪了100位離婚女人,我們發現,有三個高頻出現的問題,幾乎貫穿在大多數失敗婚姻中。
1、不再溝通,彼此沉默
張慧,42歲,離婚兩年。
“我們家最后一次認認真真說話,已經是三年前。”她這樣開場。
從前的他們,是朋友圈公認的“模范夫妻”:一起創業、一起看球、一起開夜車去外地看演唱會。
可漸漸的,孩子出生了,柴米油鹽把激情消耗殆盡。
她下班回家說今天遇到什么煩心事,丈夫只點點頭,說:“嗯。”
她講孩子幼兒園的老師有點奇怪,丈夫沒抬頭:“你自己看著辦吧。”
久而久之,她也不說了。
兩人坐在一桌吃飯,只有碗筷碰撞的聲音。
她在客廳追劇,他在書房打游戲,仿佛兩條平行線。
“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明明家里有個人,可你感覺全世界只有你自己。”
離婚那天,兩人一言不發。
甚至民政局的工作人員都覺得詫異,“怎么連吵都不吵一下?”
不是不想吵,是早就懶得吵了。
2、女人扛著全家,男人卻視而不見
劉琴,46歲,有三個孩子。
她的婚姻撐了18年。
“我不是撐不下去,是我不想再一個人瞎忙活了。”
她早上六點起床給孩子做飯,中午抽空回家送飯,晚上還得幫小兒子寫作業。她的丈夫呢?
下班就癱在沙發上,刷抖音、看新聞、玩手游,一坐就是四個小時。
她曾試著溝通過,“你能不能幫我一下?我真的快撐不住了。”
男人翻了個白眼:“你不是一直挺能的嗎?”
她一邊洗碗一邊掉眼淚,孩子看到了,小聲問她:“媽媽,你是不是不開心?”
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僅在為一個不愛她的男人付出,還讓孩子也學會了忽視女性的情緒。
她說:“我不后悔離婚,我只后悔自己扛了太久。”
3、親密感消失,尊重也跟著沒了
周莉,52歲
她離婚第五年,狀態比剛結婚那會兒還精神。
“我終于不用每天躲著他睡覺了。”她笑著說。
剛結婚那幾年,他們恩愛非常,連出門買個醬油都要手拉手。
后來,丈夫升職,忙碌,她也忙。
兩人漸漸無話可說,身體接觸也越來越少。
有一次,她在臥室試了一條新裙子,轉身問丈夫:“好不好看?”
男人正好煩工作,皺著眉說:“你都多大年紀了,還穿成這樣?”
那一刻,她的心像被冷水潑了一身。
從那之后,她不再買新衣服,也不再和丈夫有任何肢體接觸。
“不是我們不愛了,是他根本沒意識到,他在慢慢否定我這個人。”
婚姻里,沒了親密,沒了欣賞,一個女人就會慢慢枯萎。
4、湊合,是對婚姻最大的消耗
孫倩,49歲,結婚22年
“我們沒吵架,也沒外遇。可我真的不想再過了。”
他們的婚姻平淡得像一杯白開水,甚至連涼都算不上。每天按部就班:做飯、上班、睡覺。
她生日那天,對方忘了;她生病住院,對方只打了個電話。
她說:“不是我挑剔,而是他從來沒把我當回事。”
她曾經以為,能湊合一輩子,可后來她明白了:一段沒有回應的婚姻,比一個人的孤獨更寂寞。
“不是我不愿忍,是我不愿把自己變成一個麻木的人。”
5、別等心死了,才承認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很多女人說:“我其實早就知道日子過不下去了。”
可為什么遲遲不離?因為孩子、因為父母、因為面子,更因為那一點點不甘心。
可一個人一直委屈自己換來的婚姻,真的值得嗎?
80%的婚姻,并不是轟轟烈烈地結束,而是慢慢地枯萎。
溝通沒了、陪伴沒了、尊重沒了、回應沒了——可悲的是,很多人還在硬撐。
愿你能早點明白:
不是所有婚姻都值得堅持。
不是所有男人都值得你付出。
不是所有沉默都意味著忍耐,有時候,它只是絕望的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