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雨總是纏綿悱惻,卻澆不熄足浴店霓虹的曖昧。河南漢子黃某某兩年前在溫州某"養生會所"的遭遇,恰似一鍋燉爛的江湖雜燴——598元的項目單上赫然列著"腎部保養",帶獨立浴缸的包廂藏著粉色燈光,技師搓澡時的手勢比秦淮河的漣漪還要婉轉。這廂說著"養生",那廂做著"養欲",倒真應了那句老話:掛著羊頭的鋪子,總有人想嘗狗肉。
黃某某的陳述活脫脫是部黑色喜劇,短褲是店家遞的,浴缸是自動放水的,當女技師的手指在禁區游走時,他倒成了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只是這柳下惠轉瞬化作西門慶,從浴缸到床榻不過三步之遙,倒把"加鐘"的行業黑話聽成了加錢的暗示。更妙的是他竟搶先報警,稱怕被對方訛詐。這樣的鏡頭,活像《讓子彈飛》里吃了涼粉還要剖腹自證的六子,只不過他剖開的是道德與法律的雙重困局。
女技師的傷痕鑒定書卻像把淬毒的柳葉刀,輕輕劃開這層遮羞布。輕微傷的醫學證明與諒解書的墨跡未干,在法庭上跳著詭異的雙人舞。辯護律師高舉“無罪”大旗沖鋒陷陣,卻無意間掀翻了整條街的洗腳木桶——原來這598元的項目單背后,藏著條若隱若現的灰色產業鏈。就像《茶館》里常四爺說的那句話:“我愛大清國,可誰愛我啊?”如今倒成了“我愛養生,可誰養我的德啊?”
這出荒誕劇的戲碼,倒比會所里循環播放的《荷塘月色》更耐人尋味。月色的確很美,但很難從浴室的窗外進來。一邊是喊著“仙人跳”的家屬,一邊是攥著傷情報告的女技師;警方在掃黃打非的鋼絲上走平衡木,律師在法理人情的迷宮里捉迷藏。最絕的是涉事會所至今仍然還在營業,霓虹燈管閃爍的頻率,恰似這個時代道德焦慮的心跳,各色新的“黃某某”還在趁人不注意時,往會所的樓梯口鉆。
想起《圍城》里方鴻漸說:“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如今的足浴江湖里,卻是泡澡的想上岸,岸上的想濕鞋。當法律文書與養生價目表在法庭上短兵相接,我們突然發現:這個時代的某些角落,連道德都學會了做“大保健”——先來個法理推拿,再加個倫理拔罐,最后用一紙諒解書敷個面膜。只是不知道這番折騰之后,真能洗去沾在靈魂上的泥垢么?反正俺眼前懸著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