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學季,西安體育學院開啟了校區主體搬遷,伴隨著行政職能部門和7000余名學生遷入鄠邑校區,西安體育學院的辦學空間迎來一次嶄新升級,徹底破解了辦學空間不足的難題,空間格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西安體育學院的主體搬遷,其實符合當下全國高校外遷的趨勢,即曾經位于主城區的老校區其行政主體職能也將不再保留。
對于高校眾多的西安來說,還有更多高校正在或已完成此類搬遷。
XI'
AN
西安航空學院
行政主體北遷閻良校區
4月12至13日,西安航空學院18個黨政部門完成了從蓮湖校區到閻良校區的搬遷工作。北遷后,閻良校區將重點承載行政管理和部分教學功能。
西安航空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創建于1955年,原名為西安航空工業學校,隸屬原航空工業部。1957年合并蘭州航空工業學校。1960年升格為專科學校,更名為西安航空工業專科學校,后因國民經濟調整而復原。
198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升格為西安航空工業技術專科學校,1993年更名為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劃轉地方,隸屬陜西省人民政府,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院校。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學校是西北地區唯一開展飛行技術專業招生培養的本科高校,是“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儲備院校。
學校現有蓮湖、閻良兩個校區,占地1158畝,校舍建筑面積46萬余平方米。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共14000余名,教職工1000余名。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8個。
而此次搬遷的閻良校區位于閻良區藍天二路9號,在2010年開工建設,2013年部分建筑如科教樓、學生公寓便已交付,此后,西安航空學院便陸陸續續向閻良校區搬遷,同時該校區的建設工作一直在持續。
2019年,西安航空學院新校區圖文信息中心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建筑面積45038平方米,地上37070平方米,地下7968平方米。圖文信息中心是集圖書館、校史館、航空文化博物館、會議中心、網絡信息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性建筑。
2025年底,圖文信息中心項目單體工程通過校內驗收,作為閻良校區單體建設體量最大、投資規模最高的工程項目,該項目的投用,想必是西安航空學院主體搬遷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目前,西安航空學院還在進行閻良校區南大門建設、校區功能分區優化、閻良校區規劃修編方案等舉措,顯然,作為承載西安航空學院的閻良校區,未來還將繼續迎來巨大的變化。
當然,正如西安航空學院校長蒲永平所說,新校區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轉移,更是學校治理能力與育人理念的全面升級。
未來西安航空學院將依托閻良區的航空產業優勢,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高地。通過校區功能重構,緩解原有校區辦學資源緊張問題,為學校后續申辦碩士點、迎接審核評估奠定基礎。
XI'
AN
西安石油大學
搬遷鄠邑校區即將啟動
4月17日,西安石油大學發布《西安石油大學雁塔至鄠邑校區綜合搬遷服務采購項目中標(成交)結果公告》。
《公告》顯示,西安石油大學將在4月28日至8月30日完成石油大學雁塔校區的各職能部門以及家具設備等將有序搬遷至鄠邑校區。
實際上,去年12月,西安石油大學就召開了行政主體搬遷鄠邑校區工作推進會。此次隨著中標信息的發布和搬遷時間的明確,西安石油大學主體搬至鄠邑校區已成時間問題。
西安石油大學創建于1951年10月,經西北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批準,由西北石油管理局成立西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隸屬于中央燃料工業部。1958年,學校升格本科并更名為西安石油學院。1969年,學校改建工廠。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西安石油學院恢復辦學,隸屬于石油工業部。1990年,學校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2000年,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陜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西安石油大學,并獲批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單位。2018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現有雁塔、明德、鄠邑三個校區,本科生1.8萬余人、碩博士研究生5400余人、各類來華留學生1000余人、繼續教育學生2.7萬余人。教職工2000余人,專任教師135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700余人。
2009年,西安石油大學鄠邑校區投用,總占地面積約1650畝,以80%以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主要教學資源成為最受關注的校區之一。
此前西安石油大學相關會議表示,學校行政主體進駐鄠邑校區是加快推進鄠邑校區作為主校區功能定位的有力舉措。
XI'
AN
高校徹底將重心外遷
進一步深化“校地融合”
近年來,國內高校將行政主體搬遷至城市新區新校區的現象愈發普遍,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高校自身發展的需求,也與區域經濟、政策導向和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
誠然,高校搬遷的核心動因之一是突破原有校區的空間限制。隨著學科擴張、學生規模增長以及科研設施升級,許多高校的老校區面臨用地緊張、設施老化等問題。
而搬遷后,不僅解決了物理空間的矛盾,還通過新校區的現代化設施建設(如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館等),推動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更重要的是,高校搬遷已成為城市新區發展的“催化劑”,并進一步加深“校地協同”。
例如,已完成搬遷的西安航空學院,其學校本身就與航空產業緊密相關,而閻良則被譽為“中國航空城”,區內航空資源豐富,近年來,西安市進一步明確閻良發展定位,要以航空產業、先進制造業“雙集群”驅動,打造國家航空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和世界一流航空新城。
西安航空學院徹底將重心扎在閻良,進一步強化了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形成“學科-產業”聯動模式。
而針對此次搬遷,閻良區政府則表示將全力配合校區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包括交通優化、商業服務引入等,以提升師生生活便利性。校友及周邊居民亦對學校北遷帶來的文化活力與就業機遇充滿期待。
而西安石油大學的搬遷,鄠邑區政府同樣極為重視。
今年3月,鄠邑區制定出臺了《鄠邑區支持西安石油大學事項推進方案》。
《方案》聚焦全方位為西安石油大學鄠邑校區建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可靠的條件保障,全力解決制約西安石油大學發展和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堵點難題,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就學校鄠邑校區周邊公交站點設立、高速收費包年、電力增容擴容、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兩重兩新”項目落地、教職工住宅、土地空間優化等亟待解決事項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促進校地全面融合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而西安石油大學也將持續深化合作關系、創新合作形式、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進一步融入鄠邑、深耕鄠邑,實現校地雙方合作共贏、融合發展。持續發揮學校人才與知識聚集的優勢,深度推進校地合作,用好用足政策紅利,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大力培育打造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平臺基地。
綜合來看,高校行政主體搬遷至城市新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既有高校突破發展瓶頸的內在需求,也有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的外在驅動。
今年西安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表示將支持建設西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空天動力產業園、西電信息港、西北大未來科創城。
可預見的未來中,位于西安的高校們,還將繼續加速外遷的步伐。
編輯:解革
審核:Lyna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