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嘴魚劈腿了”?浙江男子釣獲一條怪異“翹鳊”,像翹嘴又像鳊魚
這是翹嘴魚和鳊魚“搞對象”了吧?
近期,浙江一位男子(@飄落的玉米)釣獲一條怪魚的“翹鳊”,像翹嘴又像鳊魚,直接把網友們的CPU都快干燒了!
老規矩,先上圖!
大家看看,上面這條魚尖尖的“翹嘴”,再配上鳊魚的“五短身材”,像極了魚界“混血兒”。
叫它“翹鳊”,網友們應該沒啥意見吧。
為啥這條魚長成這個樣子?它難道是翹嘴魚和鳊魚雜交后生的魚仔?還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它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這條魚剛被釣上來時,圍觀群眾集體懵圈——“究竟是翹嘴魚劈腿了,還是鳊魚出軌了?”
評論區問最多的,就是上面這句話。
甚至,連釣獲這條魚的男子,也發出“這是翹嘴,還是鳊魚,還是什么魚”的疑問。
再仔細看看,翹嘴標志性的“朝天嘴”還在,但原本流線型的身材愣是縮水成鳊魚的“矮胖款”,活像被壓縮了身體比例。
不得不說,釣魚佬個個都是人才,啥怪魚都能釣到,這快把小編的CPU給燒得不夠用了,感覺知識儲備已經跟不上釣魚佬的節奏了。
那么,這條魚到底算是個啥品種呢?為啥會變成一個“四不像”?我們不妨來猜想一下,這條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① 基因突變:魚類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不小,但往往都是身體顏色發生改變,比如金色的翹嘴,白色的鱖魚。但這種身體外部形態上發生的物理變化,是基因突變的可能性不大。
② 人工雜交:從魚種分類上講,翹嘴魚屬鲌屬,鳊魚屬鳊屬,二者之間到底能不能雜交?
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可能性很低,但事實上確實有人搞出了二者之間的雜交品種——太湖魴鲌,母本為翹嘴魚,父本為三角魴。二者雜交后培育出來的新魚種,身體長度變短,外形保留了兩種魚的共同特點。
圖:太湖魴鲌
這種雜交的“魴鲌”,肌間刺變少,同時食性也發生了變化。
③ 電魚受害者: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翹嘴魚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脊椎受到過外力傷害,比如電魚。當它的脊椎受到影響后生長發育停滯,導致原本細長的身體變得又粗又短。
如果真是這種原因導致,那么它其實就像是人工培育的“仙骨魚”,也就是常說的縮骨魚。
圖:仙骨魚(縮骨魚)
仙骨魚是通過物理手段(如針刺、低溫處理)讓胖斗魚致畸,身體發育停止,只長頭但身體卻不長,專門為“剁椒魚頭”而生,這種魚甚至比普通的胖頭魚還要貴一倍不止。
那么,浙江男子釣獲的這條怪異“翹鳊”,到底是啥情況?小編認為后兩種可能性較大。
從形態上判斷,這條魚很像是人工培育的“太湖魴鲌”,當然也不排除是人為原因導致的“仙骨魚”。
圖:翹嘴魚和鳊魚
談到這里,也許有人要問了,好好的翹嘴魚,為啥要給它雜交成“四不像”,身材反而給整縮水了。
其實,翹嘴魚對于水產養殖者來說,有兩個痛點。一是肌間刺比較多,雖然肉質很不錯,但如果刺太多,可能就會讓一些人覺得難以下咽;二是翹嘴魚是肉食性魚類,養殖成本較高。
與此相反,三角魴則沒有這些痛點。
于是,水產研究部門便著手將這兩種魚雜交,經10余年的努力,于2014年成功將翹嘴和三角魴雜交,育成了體型一致性好、生長速度快、飼料蛋白需求量低的養殖新品種——“太湖魴鲌”。
當然,這條怪魚究竟是不是人工雜交的“魴鲌”,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
你認為這條魚,到底是咋形成的呢?不妨說說自己的意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