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剛恢復自由的張學良,火急火燎地聯系了歷史學家唐德剛。這位少帥開門見山就要請唐先生寫回憶錄,原因竟是因為一本《李宗仁回憶錄》。張學良拍著大腿直呼:"你把老蔣寫絕了!這就是百分之百的蔣某人!"
一、初見面就嗅到"危險氣息"
1926年李宗仁初到廣州面見蔣介石,兩人在辦公室里聊了整下午北伐大計。事后他跟白崇禧說悄悄話:"這個蔣先生啊,面上端著架子,心里憋著狠勁。都說共富貴難,我看跟他共患難都得留個心眼。"這番評價讓白崇禧聽得直點頭,沒想到后來幾十年竟一一應驗。
二、上海灘混出來的"權謀大師"
李宗仁一針見血指出,老蔣那些彎彎繞繞的政治手腕,全是在上海灘混江湖時學來的。就像他早年跟著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混,表面上當參謀長,暗地里把黃埔學生往各個要害部門安插。等時機成熟,聯合蘇聯顧問搞掉頂頭上司,這套"借力打力"的功夫耍得比青幫大佬還溜。
最絕的是1926年中山艦事件,老蔣先拿共產黨開刀,事后把鍋甩給手下右派軍官。等汪精衛被氣跑后,他轉頭又跟左派裝無辜。這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本事,看得李宗仁直呼:"玩權術這塊,國民黨沒人玩得過他!"
三、治軍就像"開小灶"
北伐時期老蔣的治軍方式堪稱奇葩。嫡系部隊每人發兩雙草鞋,其他部隊連一雙都湊不齊。第一軍鬧虧空,他把賭錢的軍官叫來罵幾句,轉頭就批條子補窟窿。換成雜牌軍的人犯事?直接拉出去槍斃!這種明目張膽的"雙標",硬是把國軍分成了"親兒子"和"后娘養的"兩大派系。
李宗仁吐槽說:"老蔣這輩子就愛養奴才,見不得真人才。連何應欽這種老實人他都防著,更別說我們桂系了。"這種用人哲學,直接導致后來嫡系部隊山頭林立,雜牌軍離心離德。
四、戰場上的"倔驢司令"
說起老蔣的軍事水平,李宗仁的評價更扎心:"當個排長都夠嗆!"這位校長出身的統帥,打起仗來完全是個"愣頭青"。北伐時非要強攻南昌城墻,結果被守軍打得找不著北。白崇禧早早在贛江搭好浮橋,才沒讓部隊全軍覆沒。
最要命的是淞滬會戰,明明該戰略撤退保存實力,老蔣偏要跟日軍死磕。白崇禧勸了八遍"留得青山在",他愣是聽不進去。等最后同意撤退時,幾十萬大軍早被拖成了殘兵敗將。李宗仁氣得直跺腳:"打仗不是街頭斗狠,他這是拿國家命運當兒戲!"
五、三次下野前的"殺人泄憤"
老蔣這輩子三次被逼下野,每次都要殺人祭旗。第一次北伐失利,拿黔軍名將王天培開刀;第二次搞掉國民黨左派鄧演達;第三次敗退臺灣前,連親信陳儀都不放過。李宗仁看得透透的:"這就是他骨子里的狠勁,自己不好過,誰也別想安生。"
張學良看到這些評價時猛拍桌子:"李德鄰(李宗仁)把老蔣的魂都勾出來了!"兩位與蔣介石纏斗半生的對手,在歷史長河里達成了奇妙共識。如今再看這些辛辣點評,倒像是給那個風云時代畫了幅活靈活現的肖像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