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4月18日電(記者:艾福梅)脊柱是人體的重要支撐結構,被稱為“第二生命線”。當前,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近視后威脅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脊柱側彎有何危害?哪些習慣可能會影響脊柱健康?家長怎樣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孩子脊柱存在問題?來聽聽寧夏體育科學技術中心運動診療康復中心門診部主任魯鵬的科普。
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也就是說脊柱側彎不僅是脊柱左右的側凸,還包括向前向后凸出或椎體旋轉畸形。正常的脊柱從后面看棘突連線應該是在一條直線上,并且軀干兩側對稱,而脊柱側彎患者的脊柱會向一側彎曲,呈“C”形或者“S”形。
坐姿不正、缺乏運動等導致青少年脊柱側彎進展迅速
脊柱側彎的分類有很多,應重點關注的是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也就是原因不明的脊柱側彎,多發于10-16歲兒童青少年。
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處于高峰期,脊柱側彎進展迅速,加之長時間坐姿不正、沉迷電子產品、缺乏運動等不正確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導致脊柱側彎問題日趨嚴重。
外形高低肩,內里生理、心肺功能受損
脊柱側彎絕不只是影響體態的小問題。
在體態方面,會導致脊柱變形、肩背部不平、胸廓畸形、骨盆傾斜、長短腿等異常形態;
在生理健康昂面,導致肩背部、腰部頑固性疼痛,嚴重者會出現神經受損、神經受壓、肢體感覺障礙、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在心肺功能方面,會導致出現氣短、胸悶等呼吸障礙,并影響血液循環。
正處青春期的部分青少年也會因為脊柱側彎而產生自卑、社恐的心理,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上學、今后的工作乃至婚姻。
一般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孩子脊柱側彎檢出率占比相對較高,但是一些青少年習慣穿寬松衣服,平時經常低頭駝背,如果家長沒有這方面健康意識,早期很難發現問題,具有一定隱蔽性。
目前,衛生和體育相關部門都在積極研究有關青少年脊柱側彎的預防和康復干預方法。輕度脊柱側彎一般通過運動康復干預,治療效果較好;一旦發展到中度,就需要運動康復加支具固定,時間長,對青少年學習生活影響大;若發展到重度,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面對這一青少年的“隱形挑戰”,早期、科學、專業實施干預是關鍵。家長可通過兩個簡單的方法在家自測孩子是否存在脊柱異常情況:
一是讓孩子雙腳并攏,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垂,雙目平視前方,背向家長,盡量暴露軀干。家長觀察孩子后背是否對稱,兩側肩膀是否等高,兩個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兩側腰窩是否對稱,以及脊柱棘突連線是否在一條垂直線上等;
二是讓孩子雙腳并攏,雙手先平舉,然后并攏合一,向前慢慢彎腰,手臂伸直下垂,家長從后方觀察孩子的背部,觀察后背是否對稱,有無一側背部不對稱的突起。
一旦發現孩子存在問題,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前往專業醫療機構診治,盡早干預,減少傷害,讓孩子們都能擁有健康挺拔的脊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